(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午:指農曆壬午年,即1642年。
- 申佳允:明代詩人。
- 萬騎:形容軍隊衆多。
- 雲奔:形容軍隊行動迅速,如雲涌動。
- 匝野塵:環繞着田野的塵土,形容戰場景象。
- 埤:城牆上的矮牆。
- 觱慄:古代的一種樂器,此處指號角聲。
- 酸辛:悲傷痛苦。
- 畫角:古代軍中用以警昏曉的樂器。
-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 燐燐:形容燈光閃爍不定。
- 青徐:指青州和徐州,古代地名。
- 榆關:即山海關,古代重要的關隘。
- 籌兵借箸人:指籌劃軍事、出謀劃策的人。
翻譯
在壬午年的除夕之夜,萬馬奔騰,塵土飛揚,環繞着田野。城牆上的矮牆邊,號角聲響起,倍感悲傷。不知道今晚是什麼夜晚,卻慶幸明年春天還有春天。畫角的聲音在風中顯得寂靜,戍樓的燈影閃爍不定,顯得黯淡。青州和徐州不在山海關之外,我寄語那些籌劃軍事、出謀劃策的人。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壬午年除夕之夜的戰場景象,通過「萬騎雲奔」、「埤觱慄」等詞語,生動地再現了戰場的喧囂與緊張。詩中「不知今夕爲何夕,恰喜明春尚有春」表達了對未來的希望與期待。結尾的「青徐不在榆關外,寄語籌兵借箸人」則透露出對軍事策略的關切和對國家安全的憂慮。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對未來的深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