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英十詠 其十 蘆花 [ 清] 弘歷
采蒼沙岸漾風淪,合著孤舟理釣綸。
愁煞杜陵蘿月下,相看一例白頭人。
讀杜詩率題 [ 清] 弘歷
詩稱杜聖李謫仙,吾扵甫也無間然。
韓愈論文要氣勝,不合而同甫有焉。
貫穿今古氣豪邁,元輕白俗誠知言。
吾昔少年時,亦曾窺其藩。
今也時復披巻讀,乃知學歩非且難。
乃知學歩非且難,惟以棄日適㡬閒。
况乎
夜過伯初見三彌案頭有司馬景和碑內夾和杜五古一首三彌作也喜而賦贈將索損軒同年和以張之 [ 清] 陳琇瑩
故人有子字三彌,七歲能爲五字詩。
肯共而翁逃宋派,不妨學杜得其皮。
避兵也署陶江集,臨帖居然北魏碑。
致語寫經老居士,他年三舍避偏師。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五 [ 宋] 釋祖欽
巴陵三轉語,大仰一甌茶。
有恩成怨恨,無事是讎家。
杜鵑啼血染山花。
本草綱目·草部·杜衡 [ 明] 李時珍
釋名
亦名杜葵、馬蹄香、土滷、土細辛。
氣味
(根)辛、溫、無毒。
主治治各病,與細辛相近,而力量較弱。李時珍說本品“功雖不及細辛,而亦能散風寒,下氣消痰,行水破血”。
風寒頭痛發熱。用杜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