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 · 三十世家 · 荊燕世家 [ ] 司馬遷

荊王劉賈者,諸劉,不知其何屬初起時。漢王元年,還定三秦,劉賈爲將軍,定塞地,從東擊項籍。 漢四年,漢王之敗成皋,北渡河,得張耳、韓信軍,軍脩武,深溝高壘,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燒其

三國演義 · 第六十回 · 張永年反難楊修 龐士元議取西蜀 [ ] 羅貫中

卻說那進計於劉璋者,乃益州別駕,姓張,名鬆,字永年。其人生得額?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鐘。劉璋問曰:“別駕有何高見,可解張魯之危?”鬆曰:“某聞許都曹操,掃蕩中原,呂布、二袁皆爲所滅

送門人劉德真徵蜀 [ ] 耶律楚材

門弟遼陽劉德真,剛直木訥近乎仁。 憐君粗有才學術,師我精通天地人。 今日從軍徵兩劍,他時擁旆入三秦。 三辰測驗須吾子,創作天朝寶曆新。

三國演義 · 第一回 ·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 ] 羅貫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上劉省三爵帥 [ ] 李振唐

滄海無波聖運昌,跳梁何事逞鴟張。 雄心持節籌閩嶠,壯志紆謨奠海邦。 無奈形情同鬼蜮,況當兵甲是倉皇。 民心國體深維繫,談笑從容靖佛郎。

元真殿燒香觀太宗真宗御書仁宗飛白書並瑞谷應制 [ ] 夏竦

蘭炷薰琳殿,霓旄映綠莎。 九青真蔭遠,三母睿慈多。 閣道陪鑾往,唐中奉詔過。 熙陵遺札啓,禰廟寶文羅。 繼志頒宸翰,飛毫動偃波。 史臣書絕瑞,鉤盾對嘉禾。

張母 [ ] 徐渭

孤節聞張母,冰霜晚不渝。 他年三尺牘,茲事數行書。 掌故非功令,操毫過闔閭。 恨無劉向手,列傳記全疏。

寄茶與二劉 [ ] 劉子翬

然鬆煮鼎山泉冽,槍旗一水分優劣。鳳餅推開雪照人,花瓷啜罷甘潮舌。 大劉談天紫髯張,小劉逃禪清興長。會須酌此同翱翔,或凌剛風九天上,或泛弱水三山傍。

九月九 [ ] 徐積

堂堂兵陣列如山,羽檄交飛勢未閒。 敵國正強無備處,我師潛遁若爲顏。 已張火炬嚴刁斗,更使轅門置鐵關。 欲就將軍送降款,金城萬雉莫能攀。

題劉志雲手植松巻 [ ] 張以寧

劉翁前代之故家,種松不種桃李花。 蒼髯獨立風霜表,幾度人間春日斜。 翁家有孫俱白皙,讀書松根看松色。 準備長鑱斸茯苓,同上青雲生羽翼。

恭和聖製作字以賜 [ ] 方獻夫

不假清虛味道真,至誠志氣自如神。 微臣輔德知何有,兩載深慚備四鄰。

三國演義 · 第四十二回 · 張翼德大鬧長阪橋 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 ] 羅貫中

卻說鍾縉、鍾紳二人攔住趙雲廝殺。趙雲挺槍便刺,鍾縉當先揮大斧來迎。兩馬相交,戰不三合。被雲一槍刺落馬下,奪路便走。背後鍾紳持戟趕來,馬尾相銜,那枝戟只在趙雲後心內弄影。雲急撥轉馬頭,恰好兩胸相拍。雲左

紀對南皮尚書語(甲午) [ ] 鄭孝胥

尚書顧我言,子適日本歸。 韓釁初未發,蓄謀非一時。 彼族治戰具,其端詎難闚。 覘國能返報,備豫或不遲。 邊事壞至此,語次張髯髭。 逡巡仰而對,茲意匪所知。 頗聞列國法,其制有三師。 號為常備者,終歲聽

宋書 · 卷三十八 · 志第二十八 · 州郡四 [ 南北朝] 沈約

益州刺史,漢武帝分梁州立,所治別見梁州,領郡二十九,縣一百二十八,戶五萬三千一百四十一,口二十四萬八千二百九十三。去京都水九千九百七十。 蜀郡太守,秦立。晉武帝太康中,改曰成都國,後復舊。領縣五,戶

三國演義 · 第五十四回 ·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劉皇叔洞房續佳偶 [ ] 羅貫中

卻說孔明聞魯肅到,與玄德出城迎接,接到公廨,相見畢。肅曰:“主公聞令侄棄世,特具薄禮,遣某前來致祭。周都督再三致意劉皇叔、諸葛先生。”玄德、孔明起身稱謝,收了禮物,置酒相待。肅曰:“前者皇叔有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