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 [ 周] 墨子
君子戰雖有陳,而勇爲本焉;喪雖有禮,而哀爲本焉;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近者不親,無務求遠;親戚不附,無務外交;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舉物而暗,無務博聞。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
寄思道二首 其二 [ 明] 鄭善夫
闌雲翳日景,埃風起拔木。
我前駝白狐,我後舉黄鵠。
我生值巇嶮,行止不可卜。
椒蘭擲道傍,菉薋以為馥。
楚璞胡為爾,和氏刖其足。
祗修防二兵,古道何時復。
將子田商陰,商陰有黄角。
妙法蓮華經 · 方便品 [ 周] 釋迦牟尼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
書吳道子畫後 [ 宋] 蘇軾
智者創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於學,百工之於技,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故詩至於杜子美,文至於韓退之,書至於顏魯公,畫至於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道子畫人物,如以燈取影,逆來順往,
解梁書院四首 其二 [ 明] 康海
諸君青雲姿,宿志各高尚。
奮迅良有期,優游每中諒。
修禮慎逸居,稽古却支宕。
得師忻折衷,遵道决趨向。
我來坐兹堂,誦習惟覩創。
始信豪傑人,履歴不虛妄。
科條從昔云,謙恭見今讓。
文采雖所珍,躬行以
送馮尊師 [ 宋] 王禹偁
前日訪潘閬,下馬入窮巷。
忽見雙笋石,卧向青苔上。
云是馮尊師,秋來留在茲。
今說東南行,問我堅乞詩。
又見宋閣老,亦言師甚好。
欲去天台山,即別長安道。
臺閣有羣英,贈別瑰與瓊。
琤然滿懷袖,此事殊
送陳伯修察院赴闕 [ 宋] 蘇軾
裕陵固天縱,筆有云漢姿。嘗重《連山》象,不數《秋風辭》。
龍騰與虎變,狸、豹復何施。我窮真有數,文字乃見知。
聞君射策日,妙語發疇諮。一日喧萬口,驚倒同舍兒。
豈知二十年,道路猶遲遲。苦言如藥石,暝眩
次韻和守邦道人寄編修諸學士之什 [ 宋] 楊億
修書何幸佐鉛黃,日接羣英道自光。
署近承明叨謁帝,賦成平樂謬爲郎。
孟堅已分酬賓戲,嚴助還思佩郡章。
共憶東林社中客,滿池蓮葉吐清香。
寄劉隱君雲莊 [ 元] 鄧雅
前代衣冠數二劉,雲仍幾葉學弓裘。
吟詩自可傳千里,習隱惟聞守一丘。
門外竹松還引徑,花間池沼更通流。
藏修有道書連屋,富貴無心雪滿頭。
久喜孫登同嘯傲,却如顔闔避徵求。
冥鴻一去雲霄迥,白鶴孤飛島嶼幽
有相士謂餘四十六歲且死者詩以自笑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此謂趁日力以進道者言之也苟不進道總是虛生修短何辨焉苟 [ 明] 唐順之
學道曾窺天壤意,寒儒又是膝攣人。
只言蔡澤有限壽,誰見壺丘不定身。
貴客懶迎長謝病,薄田可飽敢稱貧。
後來不用問修短,已佔溪山四十春。
宿仙都觀陰王二君修道處 [ 唐] 薛瑩
十載別仙峯,峯前千古蹤。
陰王修道處,雲雪滿高鬆。
洞口風雷異,池心星漢重。
明朝下山去,片月落殘鍾。
地藏經 · 稱佛名號品第九 [ 周] 釋迦牟尼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爲未來衆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唯願世尊聽我說之。
佛告地藏菩薩:汝今欲興慈悲,救拔一切罪苦六道衆生,演不思議事,今正是時,唯當速說。吾即涅槃,使汝早畢是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六十三 [ 明] 王守仁
問:“‘顏子沒而聖學亡’,此語不能無疑。”
先生曰:“見聖道之全者惟顏子,觀‘喟然一嘆’可見。其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是見破後如此說。博文、約禮如何是善誘人?學者須思之。道之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