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園之柳一首 [ ] 劉基

東園之柳,萋其黃矣。 瞻彼白日,煥其陽矣。 眷眷懷思,曷其長矣。 東園之柳,萋其青矣。 瞻彼白日,煥其明矣。 眷眷懷思,曷其平矣。 東園之柳,冉冉其華。 悠悠行人,玄發卒華。 瞻彼白日,維懷永嗟。 黃

筠州學記 [ ] 曾鞏

周衰,先王之跡熄。至漢,六藝出於秦火之餘,士學於百家之後。當是時,能明先王之道者,揚雄而已。而雄之書,世未知好也。然士之出於其時者,皆勇於自立。無苟簡之心,其取予進退去就,必度於禮義。 自此至於魏晉

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廟三十首 其七 僖祖室酌獻用《基命》 [ ] 郊廟朝會歌辭

思文僖祖,基德之元。 皇武大之,受命于天。 積厚流光,不已其傳。 曾孫篤之,於萬斯年。

王獻之洛神賦帖贊 [ ] 岳珂

慶雲絢彩,河漢縈之。 列星垂天,日月明之。 先民授能,維聖成之。 英英後先,疇其勝之。 有晉大令,父而兄之。 一門擅奇,世共稱之。 小楷之傳,抑更精之。 芝靈葩奇,杳莫名之。 賜書官奴,既準繩之。 洛

傳習錄 · 卷中 · 答歐陽崇一 · 二 [ ] 王守仁

來書雲:“師雲:‘《系》言“何思何慮”,是言所思所慮只是天理,更無別思別慮耳,非謂無思無慮也。心之本體即是天理,有何可思慮得!學者用功,雖千思萬慮,只是要復他本體,不是以私意去安排思索出來。若安排思索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 ] 金履祥

金華之高,其色蒼蒼。 維華降神,生何及王。 維王及何,文公孫子。 天子是師,斯文之紀。 翼翼王子,教行於東。 思樂東州,舞雩之風。 東人之子,其來秩秩。 是追是琢,是進是服。 有車班班,有來自東。 子

列子 · 湯問 · 善射之術 [ ] 列子

甘蠅,古之善射者,彀弓而獸伏鳥下,弟子名飛衞,學射於甘蠅,而巧過其師。紀昌者,又學射於飛衞。飛衞曰:“爾先學不瞬,而後可言射矣。”紀昌歸,偃臥其妻之機下,以目承牽挺。二年之後,雖錐末倒眥,而不瞬也。以

師曠論學 [ ] 劉向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 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爲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

贈四明餘獻之廷良 [ ] 朱景英

意愜關飛動,今朝豁所思。 異方同宴賞,到日自題詩。 才士得神秀,清襟照等夷。 藏書問禹穴,舍此欲何之。

續詩品·精思 [ ] 袁枚

疾行善步,兩不能全。 暴長之物,其亡忽焉。 文不加點,興到語耳。 孔明天才,思十反矣。 惟思之精,屈曲超邁。 人居屋中,我來天外。

有所思二首 [ ] 曹勳

有所思,藐何許。乃在洞庭之陽,瀟湘之浦。我欲訪之限重阻。 水有吞舟之巨魚兮,山有食人之猛虎。有所思,藐何許,沉沉靜夜愁風雨。

公之還 [ ] 曾豐

公之還,謂常還兮,獨不謂公害。著儒冠,學其籋矣,於聖之關。 仕其簉矣,於鼂之耑。孰驅我牡,兀浙之湍。孰駕我熊,兀桂之岏。 交中互外,迭來更繁。壹心苦力,幾暑且寒。於何景遠,於此懷安。 四三皇王,效何當

禮記 · 學記 [ ] 戴聖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衆;就賢體遠,足以動衆,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

送方豐之秀才歸福唐 [ ] 呂本中

我居江東,惟信之州。 子來自南,而與我遊。 問其所友,一時之秀。 其兄韞德,亦既有就。 子學既立,子志甚遠。 何以終之,止在不倦。 貧賤勿厭,自然無悶。 富貴勿羨,害德之本。 彼古之人,能聖與仁。 我

自君之出矣 [ ] 童軒

自君之出矣,愁倚月明中。 思君如木葉,黃瘦怯西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