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春秋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籍貫等信息尚有爭議(籍貫苦縣厲鄉曲仁里,一說即今河南省鹿邑縣,一說為安徽省亳州市)。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因與李唐皇室同姓而被追封爲圣祖太上玄元皇帝。其故里苦縣亦因之先後更名爲眞源縣、衞眞縣、鹿邑縣。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真偽亦尚存爭議),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爲而治,其學説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爲道祖。
► 81篇诗文

李延年
李延年,西漢音樂家,生年不詳。漢武帝寵妃李夫人的哥哥。李家世代爲倡,李延年與其妹李夫人皆出自倡門,能歌善舞,容貌喜人。
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負責飼養宮中的狗,後因擅長音律,故頗得武帝寵愛。一日爲武帝獻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李延年的妹妹由此得幸,後來封爲夫人。
後因李夫人生下了昌邑王劉髆,李延年也得以被封“協律都尉”,負責管理皇宮的樂器,極得武帝幸愛,“與上臥起,甚貴幸,埒如韓嫣”,成爲漢武帝的男寵。
李延年對後世音律作詞起着深刻的影響。禮教不分家,他的音樂著述無一不爲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在文化上,他的代表作《佳人曲》對五言詩起着一個開端的作用 。
► 1篇诗文
蔣捷
宋末元初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字勝欲,號竹山。先世爲宜興鉅族。宋度宗咸淳十年(西元一二七四年)進士。宋亡,深懷亡國之痛,遁跡不仕。家居竹山,人稱「竹山先生」、「櫻桃進士」。元成宗大德間,憲使臧夢解、陸義齋交章薦其才,卒不就,氣節爲時人所重。平生著述以義理、小學爲主,尤工詞,與周草窗、王碧山、張玉田並稱「宋末四大家」。其詞多抒故國之思、山河之慟,詞風兼融豪放婉約,以悲凉清俊、蕭寥疏爽爲主,旣無辛派後勁粗放直率之病,亦無姜派末流刻削隱晦之失。詞調時有清新輕快之作,不似時人碧山、玉田詞一味低沉陰暗,尤以造語奇巧之作,於宋季詞壇獨標一格,卓然成家,下啓淸初陽羡詞派。淸劉融齋謂:「竹山詞未極流動自然,然洗練縝密,語多創獲。其志視梅溪較貞,視夢窗較清。劉文房爲『五言長城』 ,竹山其亦『長短句之長城』 歟!」有《竹山詞》(存詞九十餘首)、《小學詳斷》等著作傳世,其中《竹山詞》一巻,收入毛汲古《宋六十名家詞》本、《彊邨叢書》本, 又《竹山詞》二卷,收入渉園影宋元明詞續刊本。淸 嘉慶《增修宜興縣舊志·巻八》有傳。
► 94篇诗文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 ,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 12篇诗文

韋莊
韋莊,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詩人。廣明元年(880年)韋莊在長安應舉,黃巢攻佔長安以後,與弟妹失散,浪跡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陽寫有長篇歌行《秦婦吟》。昭宗乾寧元年(894年)進士,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乾寧四年(897年),李詢爲兩川宣諭和協使,聘用他爲判官。在四川時爲王建掌書記,蜀開國制度皆莊所定,官至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於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陽。諡文靖。
► 381篇诗文

岳飛
岳飛,字鵬舉,漢族。北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菜園鎮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戰略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將。岳飛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則被譽爲宋、遼、金、西夏時期最爲傑出的軍事統帥、連結河朔之謀的締造者。同時又是兩宋以來最年輕的建節封侯者。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之首。
► 24篇诗文

曹丕
魏文帝,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桓,魏武帝與武宣卞皇后之嫡長子。曹魏開國皇帝,黃初元年(西元二二〇年)至黃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在位。魏文帝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為文,善騎射,好擊劍,博覽古今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説。黃初元年正月,魏武帝逝世,繼任丞相、魏王。後受漢禪登基。
► 65篇诗文

王昌齡
王昌齡,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爲“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祕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爲刺史閭丘曉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205篇诗文

司馬遷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被後人尊爲“史聖”。他最大的貢獻是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完成的史學鉅著《史記》,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142篇诗文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

周邦彥
周邦彥,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241篇诗文
張若虛
張若虛,唐代詩人。生於揚州(今屬江蘇),曾任兗州兵曹。事蹟略見於《舊唐書·賀知章傳》。中宗神龍(705~707)中,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張若虛的詩僅存二首於《全唐詩》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 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