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湖記 [ 宋] 曾鞏
鄞縣張侯圖其縣之廣德湖,而以書並古刻石之文遺予曰:「願有記。」
蓋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於四明山,而引其北爲漕渠,泄其東北入江。凡鄞之鄉十有四,其東七鄉之田,錢湖溉之;其西七鄉之田,
漢書 · 志 · 五行志中之下 [ 漢] 班固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悊,厥咎舒,厥罰恆奧,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沴火。」
「視之不明,是謂不悊」,悊,知也。《詩》云:「爾德不明,以亡陪
三國志 · 魏書 · 明帝紀 [ 晉] 陳壽
明皇帝諱叡,字符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一]年十五,封武德侯,黃初二年爲齊公,三年爲平原王。以其母誅,故未建爲嗣。[二]七年夏五月,帝病篤,乃立爲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尊皇
資治通鑑 · 卷二十一 · 漢紀十三 [ 宋] 司馬光
起玄黓涒灘,盡玄黓敦牂,凡十一年。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二年(壬申,公元前一零九年)
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還,祝祠泰一,以拜德星。
春,正月,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欲見天子。”天子於
漢書 · 志 · 溝洫志 [ 漢] 班固
《夏書》:禹堙洪水十三年,過家不入門。陸行載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毳,山行則梮,以別九州;隨山浚川,任土作貢;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然河災之羨溢,害中國也尤甚。唯是爲務,故道河自積石,歷龍門,南到華陰
漢書 · 傳 · 蕭何曹參傳 [ 漢] 班固
蕭何,沛人也。以文毋害爲沛主吏掾。高祖爲布衣時,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爲亭長,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辯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何固請,
三國志 · 魏書 · 少帝紀 [ 晉] 陳壽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祕,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青龍三年,立爲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爲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
鄭北山之元孫扁其樓王適莊爲書北山之英四字求跋爲作詩 [ 宋] 金履祥
北山之高,屹屹南州。
北山之英,爾公爾侯。(一章)
誕此鄭公,維國之器。
有偉其才,有奇其氣。(二章)
不屑以潔,不震以强。
權不離義,鍛不柔剛。(三章)
戎始歸疆,人喜公慮。
謂戎未覺,亟固我圉。(
孟子 · 第二卷 · 梁惠王下 · 第十節 [ 周] 孟子
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
戰國策 ·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 [ 漢] 劉向
燕太子丹質於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願太傅幸而圖之。」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
漢書 · 傳 · 趙充國辛慶忌傳 [ 漢] 班固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後徙金城鄰居。始爲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羽林。爲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節,而學兵法,通知四夷事。
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爲虜所圍。漢軍乏食數日,死傷者
漢書 · 傳 · 韓彭英盧吳傳 [ 漢] 班固
韓信,淮陰人也。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又不能治生爲商賈,常從人寄食。其母死無以葬,乃行營高燥地,令傍可置萬家者。信從下鄉南昌亭長食,亭長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爲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絕去。至
國風 · 召南 · 采蘩 [ 周] 無名氏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
被之祁祁,薄言還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