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迪漫浪齋 [ ] 呂本中

顏子在陋巷,無一當其心。 日惟聖之學,正自惜分陰。 子生千載後,此意尚能尋。 齋雖名漫浪,跡豈計浮沉。 文字浩今古,不受俗務侵。 端如貯美酒,妙處當自斟。 臨卷忽有得,如來君義臨。 即此是聖域,子行無

孟子格非 [ ] 陳普

糾繆繩愆皆末務,徒勞事事與之爭。 非心格盡常於道,本正源澄萬派清。

爲鄭彥林題漁樵耕牧四畫 [ ] 王恭

臘雪飛花溪正寒,短篷孤棹興漫漫。 莫憐公子魚須笏,換與滄浪一釣竿。

格伦坡听涛 [ ] 唐文治

格伦坡迥未称高,揽辔登临兴极豪。 漫说钱塘风景好,此涛何似曲江涛。

讀東坡李白辯 其二 [ ] 林俊

口頰勞勞枉亂真,謫仙曽道不從璘。 仙才俠格知何繫,空有詩流浪漫人。

漫浪翁 [ ] 張耒

堂有書萬卷,園有竹千竿。 逍遙於其間,漫浪追昔賢。 乃祖首陽人,疾世餓空山。 堂堂祕書公,赤手犯鯨鱣。 後來得吾子,門戶真有傳。 已信懷道貴,預知行世艱。 婆娑欲頭白,不肯彈其冠。 我頃未見之,千里知

讀李獻吉集 [ ] 張英

清時萬類轉龎鴻,宫羽皆含正始風。 格律尚存元氣在,時人莫漫誚崆峒。

寄順適 [ ] 胡仲弓

標格因詩總不羣,眼前餘子漫紛紛。 江頭社裏新知己,文字行間舊識君。 心事正須豪傑道,吟聲莫遣鬼神聞。 歲寒消得梅花伴,肯共扁舟載白雲。

漫浪閣辭 [ ] 晁補之

沛高皇之受嬴兮,劉別子曰楚元。羌好詩而說義兮,敬設醴於穆生。 戊始怠而穆去兮,申白笑而鉗市。富傳孫而失國兮,派闢彊之支子。 爰清淨而少欲兮,以身悟乎霍光。蹇孫向之洽聞兮,至耆老而彌良。 曰衆賢和於朝兮

傳習錄 · 捲上 · 徐愛錄 · 門人徐愛錄 · 七 [ ] 王守仁

先生又曰:“‘格物’如《孟子》‘大人格君心’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體之正。但意念所在,即要去其不正,以全其正,即無時無處不是存天理,即是窮理。‘天理’即是‘明德’,‘窮理’即是‘明明德’。

浪出 [ ] 丘葵

浪出鬼揶揄,歸來失故吾。 庭空榕落子,人靜鳥呼雛。 潮退石自出,天高日正晡。 寥寥誰與語,懷古一長吁。

正心吟 [ ] 金朋說

明誠道不離,知格無邪僞。 中正著吾心,毋爲私慾蔽。

孟子 · 第七卷 · 離婁上 · 第二十節 [ ] 孟子

孟子曰:“人不足與適也,政不足間也。惟大人爲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國定矣。”

西湖素公愛餘泊舟小詩畫爲扇子 [ ] 姜特立

老子詩中那有畫,阿師畫裏自兼詩。 我非今世王摩詰,子豈前身李伯時。 煙月正臨青嶂落,灘聲惟許白鷗知。 可憐半幅鵝溪絹,寫此寒江一段奇。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七十一 [ ] 王守仁

問格物。 先生曰:“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