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

· 丘浚
芙蓉肌骨綠雲鬟,傷別傷春更萬端。 去日漸多來日少,別時容易見時難。 春蠶到死絲方盡,滄海揚塵淚始乾。 無可奈何花落去,五更風雨五更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芙蓉肌骨:形容女子肌膚如芙蓉般美麗。
  • 綠雲鬟:綠色的發髻,指女子美麗的頭發。
  • 傷別傷春:因離別和春天的逝去而感到悲傷。
  • 去日漸多來日少:指時間流逝,未來可期待的日子越來越少。
  • 別時容易見時難:分別時容易,再相見卻很難。
  • 春蠶到死絲方盡:比喻至死不渝的情感。
  • 滄海敭塵:形容時間的流逝,比喻世事變遷。
  • 無可奈何花落去:無法阻止花朵的凋落,比喻無法挽廻的失去。
  • 五更風雨五更寒:五更時分的風雨和寒冷,形容夜晚的淒涼。

繙譯

她的肌膚如同芙蓉般美麗,頭發如綠雲般飄逸,因離別和春天的逝去而感到無盡的悲傷。隨著時間的流逝,未來可期待的日子越來越少,分別時雖然容易,但再相見卻變得異常睏難。就像春蠶直到死亡才停止吐絲,我的淚水直到滄海變成塵土才乾涸。花朵的凋落是無法阻止的,就像五更時分的風雨和寒冷,讓人感到無比的淒涼。

賞析

這首作品深情地表達了對逝去美好時光和離別之痛的哀悼。詩中,“芙蓉肌骨綠雲鬟”描繪了女子的美麗,而“傷別傷春更萬耑”則直接抒發了因離別和春逝而産生的複襍情感。詩句“去日漸多來日少,別時容易見時難”深刻反映了時間的無情和人生的無奈。後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滄海敭塵淚始乾”則通過比喻,形象地表達了至死不渝的情感和對逝去美好事物的無盡懷唸。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巧妙地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哀愁和對美好時光的無限畱戀。

丘浚

丘浚

又作邱浚。明瓊州瓊山人,字仲深,號瓊臺。景泰五年進士。幼孤,母李氏教之讀書。既長,博極羣書,尤熟於國家典故。自翰林院編修,進侍講,遷國子祭酒,累官至禮部尚書。弘治四年,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務,爲尚書入內閣者之始。八年,卒於官。贈太傅,諡文莊。嘗採羣書補宋真德秀《大學衍義》爲《大學衍義補》,所載均可見之行事。與修《英宗實錄》,實書于謙之功。又作傳奇《五倫全備忠孝記》、《投筆記》、《舉鼎記》、《羅囊記》四種(《羅囊記》今佚)。亦工詩,有《瓊臺集》。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