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社再集次和張洮侯二十韻

積雪裹吾廬,銅鋪忽誰叩。 雲有古梅邊,集我素心友。 曳屐往從之,芬芳粲譚藪。 張郎博物人,風度靈和柳。 天遣畫眉才,更擅裁詩手。 銅鉢響嫌遲,石鼎聯居首。 通篇二百字,的皪明珠走。 格同秋月潔,韻比山泉瀏。 羣彥競賡酬,笙鏞閒琴缶。 各取寫襟靈,無煩限聲偶。 嗟予才退減,硯匣塵凝厚。 何堪蘭桂叢,置此一株朽。 未辦鼎解頤,互勸杯當口。 有客算元觴,無篇傾白鬥。 放盞已摧頹,閣筆何於久。 取異將無同,應無莫須有。 狂奴態復作,老婢聲徒醜。 幸得捧盤盂,敢雲報瓊玖。 莫謂風流罪,相期歲寒守。 古者石交人,定盟從杵臼。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銅鋪:銅製的門環底座。
  • 曳屐:拖着木屐,形容行走的樣子。
  • 粲譚藪:粲,鮮明;譚,談論;藪,聚集的地方。這裏指精彩的談論。
  • 靈和柳:靈和,指風度翩翩;柳,比喻柔美的姿態。
  • 銅鉢:古代一種打擊樂器。
  • 石鼎:古代用來煮茶的器具,也用於比喻詩歌創作。
  • 的皪:明亮閃爍的樣子。
  • 賡酬:繼續酬答,指詩文上的連續應答。
  • 笙鏞:笙,一種管樂器;鏞,大鐘。這裏指音樂。
  • 硯匣:放置硯臺的小盒子。
  • 元觴:古代的一種酒器。
  • 白鬥:古代的一種酒器。
  • 摧頹:頹廢,消沉。
  • 盤盂:古代的飲食器具。
  • 瓊玖:美玉,比喻珍貴的禮物。
  • 石交:指深厚的友情。
  • 杵臼:古代用來搗米的工具,比喻深厚的友情。

翻譯

積雪覆蓋着我的小屋,銅製的門環忽然被敲響。有人說在古梅樹邊,聚集了我那些心靈相通的朋友。我拖着木屐前去,那裏充滿了芬芳和精彩的談論。張郎是個博學多才的人,風度翩翩如同靈和柳。他不僅擅長繪畫,更是一位出色的詩人。銅鉢聲響起似乎嫌太遲,而石鼎中茶香四溢,他的詩作總是居於首位。整篇詩二百字,如同明亮的明珠在滾動。風格如同秋月般潔淨,韻律比山泉還要清澈。衆多才子競相酬答,音樂與詩文交織,各自抒發心靈,不受聲韻的限制。我感嘆自己的才華已減退,硯臺盒上積滿了灰塵。在這樣一羣才華橫溢的人中,我如同枯朽的一株。雖然不能像鼎那樣解人憂愁,但我們互相勸酒。有客人在計算元觴,我沒有詩篇可以傾訴。放下酒杯已是頹廢,擱筆又何須久等。取其不同,或許並無相同,應無莫須有。狂放的姿態再次顯現,老婢的聲音徒勞無益。幸好能捧起盤盂,敢說報以美玉。不要說這是風流的罪過,我們相約在歲寒中堅守。古人之間的深厚友情,定盟如同杵臼。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雪後與朋友們在古梅樹下的聚會,通過對比張郎的才華與自己的頹廢,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才華的自我反思。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銅鋪」、「曳屐」、「粲譚藪」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文人雅集的畫面。同時,詩人的自我貶低與對友情的讚美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詩人謙遜而深情的性格。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詩歌創作的熱愛。

王彥泓

明鎮江府金壇人,字次回。以歲貢爲松江府華亭縣訓導,卒於官。博學好古,喜作豔體小詩,格調似韓偓。詞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詞,有加毫頰上之致。有《疑雨集》。 ► 8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