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遊新城觀音祠

一百六日春正濃,江村片水桃花通。 蘭橈雙飛柳底滅,船頭細草搖輕紅。 女郎祠前美人集,驕春粉黛花神泣。 小姑倚嫂姊將妹,佛香惹袖朝雲溼。 競舍金釵鑄善財,笑打流鶯映花立。 等閒傾盡吳兒國,玉驄彷彿酒無色。 百年日日宜清明,昨日無端送寒食。 眼前色界非非天,煙花夢斷空遺鈿。 青原寡婦哭何事,日暮東風吹紙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百六日:指農曆三月十六日,即清明前一天。
  • 蘭橈:古代指用蘭木製成的船槳,這裏泛指船槳。
  • 驕春:指春光燦爛,春意盎然。
  • 粉黛:古代婦女化妝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顏料,這裏指美女。
  • 朝雲:早晨的雲霧,這裏指香火煙霧。
  • 善財:佛教中的財神,這裏指供奉的財神像。
  • 吳兒國:指吳地,即今江蘇一帶。
  • 色界:佛教用語,指物質世界。
  • 非非天:佛教用語,指非想非非想處天,是佛教中的一種禪定境界。
  • 遺鈿:遺失的釵飾,這裏指遺失的財物。
  • 青原:地名,在今江西省。
  • 紙錢:祭祀時用來焚燒的紙製錢幣。

翻譯

農曆三月十六日,春天的氣息正濃,江邊的村莊與桃花相映成趣。兩支蘭木船槳在柳樹下輕輕划動,船頭的細草在微風中搖曳着淡淡的紅色。觀音祠前聚集了許多美麗的女子,春光燦爛中,她們如同花神般哭泣。小姑娘依偎在嫂嫂和姐姐妹妹之間,香火煙霧沾溼了她們的衣袖。她們爭相捨棄金釵來鑄造善財像,笑着拍打流鶯,映襯着花兒站立。就這樣輕易地耗盡了吳地的財富,連玉驄馬都彷彿失去了酒色。百年間每天都適合清明,昨天卻無端地送走了寒食。眼前的物質世界彷彿是非非天,煙花的夢境中斷,只留下遺失的釵飾。青原的寡婦爲何哭泣,日暮時分,東風吹拂着紙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清明時節江村的美景和觀音祠前的熱鬧場景,通過女子的活動和情感,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哀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如「蘭橈雙飛柳底滅」、「船頭細草搖輕紅」等,生動地勾勒出一幅春日江村的畫卷。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物質世界的虛幻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如「眼前色界非非天」、「煙花夢斷空遺鈿」等句,表達了對世事無常的深刻認識。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感悟。

王叔承

明蘇州府吳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複名靈嶽,自號崑崙山人。少孤。不學八股文應舉。家貧,爲贅婿,被婦翁逐出,攜婦歸家,貧益甚。入都,作客於大學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覓之,往往臥酒樓,欠伸不肯應。與王錫爵爲布衣交。三王並封議起,叔英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曾縱遊吳越閩楚及塞上各地。其詩極爲王世貞兄弟所稱。卒於萬曆中,年六十五。有《吳越遊編》、《楚遊編》、《嶽遊編》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