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舟中賦得秋懷四首

受降城下橐駝羣,幕府屯田杳不聞。 三輔干戈消白骨,九秋烽火暗黃雲。 邊疆竟爾堪憂國,往昔何人議戰勳。 休道朔方元保障,健兒猶哭李將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受降城:古代中國爲了接受敵人投降而建立的城池。
  • 橐駝(tuó tuó):駱駝。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這裏指軍事指揮機構。
  • 屯田:古代軍隊在邊疆地區開墾土地,進行農業生產,以自給自足。
  • 三輔:古代指京城及其周邊地區。
  • 九秋:指深秋。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 邊疆:國家邊境地區。
  • 朔方:古代指北方邊疆地區。
  • 健兒:指勇敢的士兵。
  • 李將軍:可能是指歷史上的某位著名將軍,這裏泛指英勇的將領。

翻譯

在受降城下,駱駝羣聚集,軍事指揮機構下的屯田事務卻遙不可聞。京城及其周邊地區的戰亂使無數白骨暴露,深秋的烽火讓天空的黃雲也顯得暗淡。邊疆的局勢竟然足以憂國,過去又有誰在討論戰功呢?不要說北方邊疆原本是國家的保障,勇敢的士兵們仍在爲失去李將軍而哭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時期邊疆的戰亂景象,通過「受降城下橐駝羣」和「幕府屯田杳不聞」等句,展現了邊疆的荒涼與軍事指揮的疏遠。詩中「三輔干戈消白骨,九秋烽火暗黃雲」深刻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邊疆的動盪不安。最後兩句「休道朔方元保障,健兒猶哭李將軍」則表達了對邊疆安全的擔憂和對英勇將領的懷念,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切關注。

王叔承

明蘇州府吳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複名靈嶽,自號崑崙山人。少孤。不學八股文應舉。家貧,爲贅婿,被婦翁逐出,攜婦歸家,貧益甚。入都,作客於大學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覓之,往往臥酒樓,欠伸不肯應。與王錫爵爲布衣交。三王並封議起,叔英遺書數千言,謂當引大義,以去就力爭。曾縱遊吳越閩楚及塞上各地。其詩極爲王世貞兄弟所稱。卒於萬曆中,年六十五。有《吳越遊編》、《楚遊編》、《嶽遊編》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