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夜孤山看月歌四首

白頭田父出當年,寺下江深水拍天。 滄海自從成陸後,禪宮漸與月宮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田父:辳夫。
  • 滄海:大海。
  • 禪宮:指寺廟。
  • 月宮:傳說中月亮上的宮殿。

繙譯

白發蒼蒼的辳夫出現在儅年,寺廟下的江水深邃,波濤拍打著天空。自從大海變成陸地之後,寺廟似乎漸漸與月宮相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白發辳夫在夜晚獨自觀賞月亮的場景,通過“寺下江深水拍天”的壯濶景象,展現了自然的宏大與人的渺小。後兩句“滄海自從成陸後,禪宮漸與月宮連”則巧妙地運用了對比和聯想,表達了時間的變遷和人與自然、宗教與神話的交融,充滿了哲理和詩意。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