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寄吳氏伯仲

煙中流水曉潺潺,揚子津頭雨一灣。 沾袖成斑皆客淚,隔江如黛是家山。 欲探子母羞錢篋,未卜雌雄泣劍環。 寄語吳郎三玉樹,莫因裘敝笑人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潺潺 (chán chán):形容水流聲。
  • 揚子津: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南。
  • (dài):古代女子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這裏比喻山的顏色。
  • 子母:指錢幣的正反面。
  • 錢篋 (qián qiè):裝錢的箱子。
  • 雌雄:這裏指劍的正反面。
  • 劍環:劍柄上的環狀裝飾。
  • 玉樹:比喻才貌雙全的年輕人。
  • 裘敝 (qiú bì):破舊的皮衣,比喻貧窮或落魄。

翻譯

煙霧中的江水在清晨潺潺流淌,揚子津頭有一灣細雨。 衣袖上沾滿了斑斑點點的淚水,都是客居他鄉的辛酸;隔着江水,那青黑色的山巒便是我的家鄉。 想要探看錢幣的正反面,卻羞於打開裝錢的箱子;不知道劍的正反面,卻因未卜先知而哭泣。 寄語吳家的三位才俊,不要因爲我的落魄而嘲笑我歸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外漂泊的孤獨與對家鄉的深切思念。詩中,「煙中流水」與「揚子津頭雨」共同營造了一種朦朧而悽美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眷戀。後兩句通過對錢幣和劍的比喻,抒發了詩人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和對現狀的無奈。結尾處,詩人寄語吳家兄弟,表達了自己雖落魄但不失尊嚴的心態,同時也透露出對友情的珍視。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進(一作江陰)人,移居蘇州,字伯谷,號玉遮山人。十歲能詩,既長,名滿吳會。吳門自文徵明後,風雅無定屬,稚登嘗及徵明門,遙接其風,擅詞翰之席者三十餘年,爲同時代布衣詩人之佼佼者。閩粵人過蘇州者,雖商賈亦必求見乞字。萬曆中徵修國史,未上而史局罷。曾編散曲爲《吳騷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吳郡丹青志》、《奕史》《吳社編》及《尊生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