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黃後峯大理次伍鬆月韻四首

· 王縝
胡然一別永分歧,野哭驚聞九九時。 豈信孤忠無祿食,祇存遺直有人思。 莆陽木萎鄉賢夢,燕市烏號客路輀。 拭袂酸心徒掛劍,知音何處問鍾期。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九時:指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 孤忠:指忠誠而孤獨的人。
  • 祿食:指官職和俸祿。
  • 遺直:指遺留下來的正直品質。
  • 莆陽:地名,今福建省莆田市。
  • 燕市:指北京。
  • 烏號:古代良弓名,此處比喻英才。
  • (ér):古代載運棺材的車。
  • 拭袂:擦眼淚的動作。
  • 掛劍:比喻不忘舊友。
  • 知音:指理解自己、能賞識自己的人。
  • 鍾期:鍾子期,春秋時期楚國人,以善於聽琴著稱,後世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翻譯

爲何一次分別就永遠分道揚鑣, 野外的哭聲在重陽節時驚聞。 怎能相信那孤獨的忠誠者沒有官祿, 只留下正直的品質讓人懷念。 莆陽的鄉賢夢見木葉凋零, 北京的英才在客路上哀悼。 擦乾眼淚,徒勞地懷念舊友, 知音在哪裏,我該問誰是鍾子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黃後峯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懷念。詩中,「九九時」的重陽節象徵着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而「孤忠無祿食」則凸顯了黃後峯忠誠而孤獨的形象。通過「莆陽木萎」和「燕市烏號」的對比,詩人描繪了黃後峯在不同地域的影響和人們對他的哀思。結尾的「知音何處問鍾期」則表達了詩人對黃後峯的深厚情誼和對其逝去的無盡遺憾,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和對人生無常的深刻感悟。

王縝

明廣東東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強直敢言。正德初爲雲南左參政,忤劉瑾,藉故罰米五百石,售家產以償。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蘇鬆諸府,督兵殲劉七於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戶部尚書。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