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李容正夏景升謁包孝肅祠次馬紫崖學士韻祠在廬州城外濠中

· 王縝
誰鑿天河露玉盤,登臨卻在畫中看。 高祠隱映丹青像,正笏分明諫諍官。 海鶴九霄摩翮勁,巖鬆千仞挺霜寒。 河清欲見非容易,爭似逢公一笑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天河:銀河。
  • 玉磐:比喻月亮。
  • 登臨:登山臨水,泛指遊覽山水名勝。
  • 高祠:指包孝肅祠,即包拯的祠堂。
  • 隱映:隱約映照。
  • 丹青:繪畫用的顔料,這裡指畫像。
  • 正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這裡指包拯的形象。
  • 諫諍官:指古代負責曏君王進諫的官員。
  • 海鶴九霄:比喻志曏高遠。
  • 摩翮:振翅。
  • 巖松千仞:形容松樹高大挺拔。
  • 挺霜寒:形容松樹在嚴寒中依然挺立。
  • 河清:比喻政治清明。
  • 一笑難:形容難得的歡樂時刻。

繙譯

是誰將銀河的水鑿開,露出了如玉磐般的明月,我登上高処,倣彿置身於畫中觀賞。 包孝肅祠隱約映照著丹青畫像,包拯手持笏板,形象分明,如同一位正直的諫官。 他的志曏如同九霄之上的海鶴,振翅高飛,又如千仞巖壁上的松樹,在嚴寒中依然挺拔。 想要見到政治清明如同期待河水清澈,實非易事,而要遇到像包拯這樣的賢臣,更是難得的歡樂時刻。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包孝肅祠的景象,表達了對包拯高尚品質和正直精神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天河露玉磐”、“高祠隱映丹青像”等,營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氛圍。通過對包拯形象的描繪,詩人展現了對清廉政治和賢臣的曏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政治的深刻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詠史詩。

王縝

明廣東東莞人,字文哲。弘治六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強直敢言。正德初爲雲南左參政,忤劉瑾,藉故罰米五百石,售家產以償。累遷右副都御史,巡撫蘇鬆諸府,督兵殲劉七於狼山。世宗即位,升南京戶部尚書。卒官。 ► 4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