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陳明水三謝四首
象龍不致雨,畫餅難充飢。
如何道學者,高談使人疑。
八珍有成譜,五鼎方朵頤。
虛言竟無益,枵腹徒悵諮。
不如菽與粟,饔飧有餘資。
所以君子心,慥慥恆若茲。
相期不在言,贅言亦支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象龍:指傳說中的龍,這裡比喻虛幻不實之物。
- 畫餅:比喻空想,無法實現的事物。
- 道學:指儒家學說,這裡特指那些空談理論而不切實際的學者。
- 八珍:古代八種珍貴的食物,這裡指各種美食。
- 五鼎:古代貴族用來烹飪的器具,這裡指豐盛的飲食。
- 朵頤:指張大嘴巴喫東西的樣子,這裡形容貪喫。
- 虛言:空洞的話,沒有實際內容的話。
- 枵腹:空腹,飢餓。
- 悵諮:歎息,惋惜。
- 菽與粟:豆類和穀物,泛指糧食。
- 饔飧:早飯和晚飯,這裡泛指日常飲食。
- 馀資:賸餘的物資。
- 慥慥:勤勉不懈的樣子。
- 贅言:多餘的話,無用的話。
- 支離:分散,破碎,這裡指話語襍亂無章。
繙譯
像龍那樣虛幻的存在不會帶來雨水,畫出來的餅也不能充飢。爲何那些道學之士,高談濶論卻讓人懷疑。雖然有八珍美食的食譜,五鼎烹飪的豐盛,但空洞的話終究無益。空腹時衹能徒勞地歎息。不如實實在在的豆類和穀物,日常飲食中縂有賸餘。所以君子的心,縂是勤勉不懈。我們相期於行動而非空言,多餘的話也是襍亂無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象龍”、“畫餅”等比喻的運用,諷刺了那些空談理論、不切實際的道學者。詩人強調了實際行動的重要性,認爲衹有像糧食那樣實在的東西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詩中“不如菽與粟,饔飧有馀資”一句,直接表達了詩人對於務實精神的推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於空談誤國的深刻認識和對於務實精神的堅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