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本意二首

曾憶龍沙孤泊,將軍祠下霜寒。涼輝淺淺掛西山。半破金樞拂岸。 羌管聲中鳥夢,藤花影裏漁灣。嬋娟不管淚闌珊。還送數行歸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龍沙:指邊塞地區。
  • 孤泊:孤獨地停泊。
  • 將軍祠:供奉將軍的祠堂。
  • 霜寒:寒冷的霜。
  • 涼輝:微弱的月光。
  • 淺淺:形容月光微弱。
  • 掛西山:掛在西邊的山上。
  • 半破金樞:指月亮半圓,金樞指月亮。
  • 拂岸:輕輕觸碰岸邊。
  • 羌管:一種樂器,常用於邊塞音樂。
  • 鳥夢:鳥兒的夢。
  • 藤花影:藤蔓植物的花影。
  • 漁灣:漁船停泊的港灣。
  • 嬋娟:指月亮。
  • 淚闌珊:淚水模糊。
  • 歸雁:南飛的雁羣。

翻譯

曾記得在邊塞孤獨地停泊,將軍祠堂下寒霜凜冽。微弱的月光輕輕掛在西邊的山上,月亮半圓輕輕觸碰着岸邊。 在羌笛聲中,鳥兒似乎在做夢,藤蔓花影下的漁灣靜謐。月亮不管淚水模糊,依舊送走了幾行南飛的雁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邊塞夜景,通過「龍沙孤泊」、「將軍祠下霜寒」等詞句,營造出一種孤寂淒涼的氛圍。月光、羌笛、鳥夢、藤花影等元素交織,構成了一幅靜謐而又略帶憂傷的畫面。月亮作爲永恆的象徵,與人的情感形成對比,表達了無論人間情感如何變化,自然界的景象依舊如常,增添了詩詞的深意和美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