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空林:空曠的樹林。
- 回夕照:夕陽的餘暉回照。
- 清梵:指清淨的梵音,即僧人誦經的聲音。
- 依微:隱約,微弱。
- 野鷺:野生鷺鳥。
- 僧鉢:僧人用的飯碗。
- 天花:指天上飄落的花瓣,比喻美好的事物。
- 綴:裝飾,點綴。
- 佛衣:僧人的袈裟。
- 經翻:翻閱佛經。
- 長日:漫長的日子。
- 錫:指僧人的錫杖。
- 暮雲:傍晚的雲彩。
- 門人:門下的弟子或學生。
- 靜者:指尋求內心平靜的人。
- 幾:多少,這裏指靜思的時間。
翻譯
空曠的樹林中,夕陽的餘暉漸漸消散,清淨的梵音依舊隱約可聞。野生的鷺鳥好奇地窺視着僧人的飯碗,天上的花瓣輕輕點綴在僧人的袈裟上。翻閱佛經,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僧人的錫杖伴隨着傍晚的雲彩一同歸來。我想要託付給門下的弟子在此留宿,藉此機會觀察那些尋求內心平靜的人靜思的時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寺廟生活畫面,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僧人清修的場景。詩中「空林回夕照」與「清梵尚依微」共同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而「野鷺窺僧鉢,天花綴佛衣」則巧妙地將自然與宗教元素結合,增添了詩意的美感。結尾的「欲託門人宿,因觀靜者幾」表達了詩人對靜修生活的嚮往和對內心平靜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深遠,體現了明代詩人王立道對禪意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