搗衣篇

玉關蕭索盡,音塵不可期。 黃姑織女星,遠耀隔天階。 露氣侵蘭桂,秋風吹鼓鼙。 佳人理端素,堅砧杵聲哀。 一聲一惆悵,一聲一垂洟。 妖蟾驚幽姿,寒蛩相依啼。 風飄膏蘭歇,月照纖雲皚。 紈成闃潛闥,張燧候剪裁。 初縫合歡扇,中裝驃姚衣。 驃姚重功名,勒石燕然臺。 妾悲難重陳,嗚咽泉流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玉關:指邊關。
  • 蕭索:荒涼冷落。
  • 音塵:音信,消息。
  • 黃姑:即牽牛星。
  • 織女:織女星。
  • 天階:天上的臺階,比喻高遠。
  • 鼓鼙:古代軍中的一種小鼓。
  • 端素:指織布用的白絹。
  • 砧杵:搗衣的工具。砧是墊石,杵是棒槌。
  • 垂洟:眼淚。
  • 妖蟾:傳說中的月中蟾蜍。
  • 幽姿:幽雅的姿態。
  • 寒蛩:秋天的蟋蟀。
  • 膏蘭:香膏和蘭草,指香氣。
  • 纖雲:細小的雲。
  • :潔白。
  • :細絹。
  • 闃潛闥:靜悄悄的門。
  • 張燧:點燃火把。
  • 驃姚:古代將軍的名號。
  • 勒石:刻石記功。
  • 燕然臺:古代邊塞的臺名,常用來象徵邊塞。
  • 嗚咽:低聲哭泣。

翻譯

邊關荒涼冷落到了極點,音信消息無從期待。牽牛星和織女星,遙遠的光輝隔着天上的臺階。露氣侵襲着蘭花和桂樹,秋風吹動着軍中的小鼓。佳人在整理着白絹,堅硬的砧杵聲中透露出哀愁。每一聲都伴隨着惆悵,每一聲都滴下眼淚。月中的蟾蜍驚動了幽雅的姿態,秋天的蟋蟀相互依偎着啼鳴。風停了,香氣也消失了,月光照耀着細小的白雲,潔白無瑕。細絹在靜悄悄的門內製成,點燃火把等待着剪裁。最初縫製的是合歡扇,中間裝點的是驃姚將軍的衣裳。驃姚將軍重視功名,刻石記功於燕然臺。我心中的悲傷難以再次陳述,低聲哭泣如同泉水流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佳人在邊關的孤獨與思念,通過秋夜的景象和搗衣的動作,表達了深切的哀愁和對遠方親人的期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玉關蕭索」、「音塵不可期」等,營造出一種淒涼而遙遠的氛圍。同時,通過「黃姑織女星」、「露氣侵蘭桂」等細膩的自然描寫,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展現了明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