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子雨索壽鄉人七十三八月十日初度

琅琊山中隱者徒,灌園織屨常自娛。生身幸近南陽裏,教子初遊閶闔都。 閶闔虹光九重起,千官拜舞嵩聲裏。野人喜說漢衣冠,何意偶同堯甲子。 甲子吾生不知數,頗憶於今四百四。十五餘年願學華封人,擊壤遙從祝明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琅琊(láng yá):地名,今山東省臨沂市一帶。
  • 隱者徒:隱居的人。
  • 灌園織屨(jù):灌溉園地,編織草鞋,指隱居生活的日常勞作。
  • 南陽裏:地名,指作者的出生地。
  • 閶闔(chāng hé):古代神話中的天門,這裏指京城。
  • 虹光九重:形容天門或皇宮的壯麗。
  • 嵩聲:指嵩山的聲音,這裏象徵皇權的威嚴。
  • 漢衣冠:指漢朝的服飾,這裏泛指古代的禮儀文化。
  • 堯甲子:堯帝時代的甲子年,這裏指作者與堯帝同一生肖年。
  • 四百四:指四百四十年,這裏可能是虛指,表示時間的長遠。
  • 華封人:古代神話中的人物,這裏指作者希望成爲的理想人物。
  • 擊壤:古代的一種遊戲,這裏指隱居生活中的娛樂。
  • 祝明主:祝願明君,指作者對君主的美好祝願。

翻譯

在琅琊山中隱居的人,平日裏灌溉園地、編織草鞋,自得其樂。我幸運地出生在南陽裏,教導孩子初次遊歷京城。京城的景象如同九重虹光般壯麗,千官在嵩山的威嚴聲中拜舞。我這個山野之人喜歡談論漢朝的衣冠文化,沒想到偶然間與堯帝同一生肖年。我的生命不知還能延續多久,但願能像華封人那樣,從遠方擊壤,爲明君祝福。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居山中的老者的生活與心境。通過對比隱居生活的簡樸與京城的繁華,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滿足和對古代文化的嚮往。詩中「閶闔虹光九重起」等句,以壯麗的意象展現了京城的輝煌,而「漢衣冠」、「堯甲子」等詞語則透露出作者對古代文化的深厚情感。結尾的「擊壤遙從祝明主」更是寄託了作者對明君的祝願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王立道

明常州府無錫人,字懋中,號堯衢。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有《具茨集詩文》。 ► 6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