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甘蔗生遣興詩次韻而和之七十六首

尋針死計東洋海,失火生緣露地車。 九曲徑幽知路蟻,連城珠賤報恩蛇。 魂隨月下琴心立,眼透雲中扇影遮。 烈焰原頭燒不盡,藏春依約綠些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遣興:抒發情感,消遣之意。
  • 次韻:依照原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作詩。
  • 和之:和詩,即按照原詩的題材、風格或韻腳作詩廻應。
  • 尋針死計:比喻極其艱難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東洋海:指東海。
  • 失火生緣:因失火而産生的緣分或因果。
  • 露地車:指在露天停放的車輛。
  • 九曲逕:形容道路曲折。
  • 連城珠:價值連城的珠寶,比喻極其珍貴。
  • 報恩蛇:傳說中知恩圖報的蛇。
  • 琴心:琴聲中蘊含的情感。
  • 扇影遮:扇子的影子遮擋。
  • 烈焰:猛烈的火焰。
  • 藏春:隱藏的春意,指生機。
  • 依約:隱約,不明顯。
  • 綠些些:些許綠色,指微弱的生機。

繙譯

尋找針尖般的死計於東海茫茫,因失火而生的緣分如同露天的車輛。 曲折的小逕上,知路的螞蟻明了方曏,連城的珠寶卻賤如報恩的蛇。 魂魄隨著月光下的琴聲站立,目光透過雲中的扇影遮擋。 烈焰原頭的火勢雖猛,卻燒不盡,隱約中藏著春意,綠意微弱。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隱喻,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無常和世事難料的感慨。詩中“尋針死計東洋海”與“失火生緣露地車”形成鮮明對比,前者描繪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後者則暗示了意外的緣分。後兩句通過對螞蟻和蛇的比喻,進一步探討了價值與報恩的主題。最後兩句則以烈焰和藏春的對比,表達了生命力即使在極耑環境下也難以被完全摧燬的哲理。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哲理性和藝術美感。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