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首

孤雲起江漢,搖影自徘徊。 飄風不相待,吹落陽雲臺。 膚寸既違陰,炎威已復開。 清音閟廣野,鸞歌誰爲來。 欲因廣成子,返此元息胎。 時哉不易遇,摧折使心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搖影:搖動的影子。
  • 徘徊:來回走動。
  • 飄風:旋風,暴風。
  • 陽雲臺:神話中的地名,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膚寸:古代長度單位,一膚等於四寸。這裏指微小的距離。
  • 違陰:違背陰涼。
  • 炎威:炎熱的威力。
  • 清音:清脆的聲音。
  • (bì):閉塞,隱藏。
  • 廣野:廣闊的原野。
  • 鸞歌:鸞鳥的歌聲,比喻美妙的音樂。
  • 廣成子: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元息胎:指生命的原始狀態,比喻迴歸本源。
  • 時哉:時機啊。
  • 摧折:折斷,比喻遭受挫折。

翻譯

孤獨的雲朵在江漢之上升起,搖曳的影子在空中徘徊。 旋風不等待任何人,將雲朵吹落到神仙居住的陽雲臺。 微小的距離已無法躲避陰涼,炎熱的威力再次展現。 清脆的聲音在廣闊的原野中隱藏,鸞鳥的歌聲又有誰來聆聽。 我想要尋找廣成子,迴歸到生命的原始狀態。 時機啊,不容易遇到,遭受挫折讓人心痛。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孤獨的雲朵在自然界中的漂泊與變遷,通過雲朵的遭遇,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無常和時機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孤雲」、「搖影」、「飄風」等,構建了一幅生動的自然畫面,同時也隱喻了人生的無奈和哀愁。詩人渴望迴歸生命的本源,尋求內心的平靜,但現實的挫折和時機的不遇,使這種願望顯得遙不可及,增添了詩歌的悲愴色彩。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陽人,中年一度改名壺,字而農,號姜齋、夕堂、一瓢道人、雙髻外史。明崇禎十五年舉人。南明永曆時任行人司行人。旋歸居衡陽石船山。永曆政權覆滅後,曾匿居瑤人山區,後在石船山築土室名觀生居,閉門著書。自署船山病叟,學者稱船山先生。吳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終其身不剃髮。治學範圍極廣,於經、史、諸子、天文、曆法、文學無所不通,有《正蒙注》、《黃書》、《噩夢》、《讀通鑑論》、《姜齋詩話》等。《船山遺書》至道光間始刻,同治間始有全書,後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