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函谷關圖壽外父尹文亭七十一初度

· 王猷
寥寥宇宙間,咄咄古今裹。 遊者可爲綸,飛者可矰矢。 至若乘風雲,猶龍有老子。 商周幾閱代,柱下寄藏史。 西歸爲誰來,獨爲關尹喜。 將與溟涬遊,道德落陳紙。 上下五千言,字字抉玄祕。 無名天地根,爾乃是道紀。 虛心與實腹,剌剌含至理。 知雄以守雌,涉世混塵滓。 玄同究旨歸,守樸而已矣。 世衰樸亦散,大道久淪棄。 紛紛知巧場,竅鑿渾沌毀。 戰爭蝸角名,攘奪蠅頭利。 嗟哉彼世愚,勞擾何時止。 焦灼膏火中,長生安可冀。 如何得長生,試請問李耳。 此老意云何,不過靜者是。 吾翁尚玄默,不共世俗靡。 便腹貯大真,衝慮契玄旨。 與物忘町畦,出口泯臧否。 息機娛林泉,厭喧避城市。 岸幘南山雲,濯足磯頭水。 客來一杯酒,客去仍隱几。 醉鄉並夢境,此外皆塵秕。 全生得要術,汗漫託無始。 人擬葛天民,我曰有道器。 青牛西去後,黃老恣麈尾。 無心合道真,千古如翁幾。 倘逢皓髮人,關尹若舟起。 欣睹玳筵開,東來佳氣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咄咄 (duō duō):表示驚訝或不滿的聲音。
  • (lún):釣魚的線。
  • 矰矢 (zēng shǐ):古代的一種箭。
  • 柱下:指古代的史官。
  • 關尹喜:指關令尹喜,傳說中老子西出函谷關時遇到的人。
  • 溟涬 (míng xìng):混沌未分的狀態。
  • 剌剌 (là là):形容說話連續不斷。
  • 玄同:指道家所說的玄妙之同。
  • 守樸:保持樸素無華的本性。
  • 蝸角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聲。
  • 攘奪 (rǎng duó):爭奪。
  • 膏火 (gāo huǒ):比喻辛苦勞作。
  • 岸幘 (àn zé):指整理頭巾,形容閒適自在。
  • 隱几 (yǐn jī):依靠着几案,形容安逸。
  • 塵秕 (chén bǐ):比喻世俗的瑣事。
  • 葛天民:傳說中的古代帝王,代表簡樸自然的生活。
  • 黃老:指黃帝和老子,代表道家思想。
  • 麈尾 (zhǔ wěi):古代文士用來拂塵的器具,這裏指談論道家思想。
  • 玳筵 (dài yán):華美的宴席。

翻譯

在這廣闊的宇宙間,古今之事令人嘆息。游魚可用釣線捕捉,飛鳥可用箭矢射下。但若要乘風破浪,只有老子這樣的猶龍才能做到。經歷了商周幾個朝代,史官在柱下記錄歷史。老子西去時,只爲關尹喜而來。他將遊歷混沌未分之地,道德經落於紙上。上下五千言,字字揭示玄妙之祕。無名爲天地之根,這就是道的綱紀。虛心與實腹,連綿不斷地包含着至理。知雄守雌,涉世如混入塵土。玄妙之同探究其終極,只是守住樸素而已。世道衰敗,樸素亦散失,大道久已淪喪。在紛紛擾擾的智巧場中,渾沌被鑿毀。爲了微不足道的名聲和蠅頭小利,人們爭鬥不休。唉,那些世間的愚人,何時才能停止勞擾。在辛苦勞作中焦灼,長生又怎能期望。如何才能得到長生,試着問問李耳。這位老者意下如何,不過是靜心者而已。我的外父尚且保持玄默,不隨世俗而靡費。腹中藏着大真,思想與玄旨相契合。與萬物無界限,言語中無褒貶。在林泉間息機,厭倦喧囂而避開城市。整理頭巾,面對南山雲,洗足於磯頭水。客人來時一杯酒,客人離去仍依几案。醉鄉與夢境,除此之外皆是塵世瑣事。全生之道得其要領,漫無目的託於無始。人們擬比葛天民,我說是有道之器。青牛西去後,黃老之學自由討論。無心合於道真,千古如我外父幾人。若逢白髮人,關尹如舟起。欣喜見到華美的宴席開,東來的佳氣紫。

賞析

這首作品以老子西出函谷關的傳說爲背景,讚美了外父尹文亭的高潔品格和對道家思想的堅守。詩中通過對老子、關尹喜等歷史人物的描繪,以及對道家哲學的深入探討,表達了對樸素自然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紛擾的厭倦。詩人通過對比世人的勞擾與外父的玄默,強調了靜心守樸的重要性,體現了道家追求無爲而治、順應自然的哲學思想。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道家文化的傳承,也是對個人品格的頌揚。

王猷

王猷,字胤方,號壯其。東莞人。王希文族孫。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進士,授行人,升戶部主事,視稅崇文門。時魏忠賢專權,猷力求外補,因出任泉州知府。值海盜鄭芝龍擁兵進逼府城,內外空虛,人無守志。猷督兵嚴守,屢挫其銳,芝龍知不可犯,退兵求撫。後芝龍舊部李魁奇等復叛,猷授芝龍方略,命討之。又捐俸築炮臺以扼其險。會官兵失利,叛軍舟師直抵內港,猷親身督戰,發巨炮擊沉其舟,敵潰逃。又先後擒獲海盜首領,浙閩粵海患乃平。升興泉道副使,卒於任。追贈太僕寺卿。有《壯其遺集》。明張二果、曾起莘修崇禎《東莞縣誌》卷五、清郭文炳修康熙二十八年刻本《東莞縣誌》卷一二、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八三有傳。王猷詩,向無刻本,僅族內流傳鈔本。今以張淦祥、楊寶霖主編《莞水叢書》第二種影印民國初其後人王潤家鈔本《壯其遺集》爲底本(已爲海內孤本)整理,並所輯佚詩,合爲一卷。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