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聖制恭奉祖訓及皇考手澤於內宮元夜設燈致慶

聖皇思敬承,祖考垂訓澤。 四方仰純孝,萬世成大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恭和:恭敬地和詩。
  • 聖制:皇帝的詩文。
  • 恭奉:恭敬地供奉。
  • 祖訓:祖先的教誨。
  • 皇考:對已故父親的尊稱。
  • 手澤:手上的汗水,指先人的遺物或手跡。
  • 內宮:皇宮內部。
  • 元夜:元宵節之夜。
  • 設燈:設置燈籠,指慶祝元宵節。
  • 致慶:慶祝。
  • 垂訓澤:留下教誨和恩澤。
  • :仰慕。
  • 純孝:純粹的孝心。
  • 萬世:永遠。
  • 大業:偉大的事業。

翻譯

聖明的皇帝思考如何尊敬地繼承,祖先留下的教誨和恩澤。 四方的人們都仰慕他的純粹孝心,這項偉大的事業將永遠傳承下去。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皇帝恭敬繼承祖先教誨和恩澤的讚美。詩中,「聖皇思敬承」一句,即體現了皇帝對祖先的尊敬和繼承其遺訓的決心。而「四方仰純孝,萬世成大業」則進一步讚美了皇帝的孝心和其治國理政的偉大成就,預示着這一偉大事業將永載史冊,爲後世所傳頌。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明代文人對皇權的尊崇和對孝道的推崇。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