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柏舟:古代的一種船,這裡比喻孟望之的処境。
- 虛中:心中空虛,無所依托。
- 安流:平靜的水流,比喻平靜的生活或環境。
- 陽城:古代地名,這裡指孟望之的謫居地。
- 違闕:離開朝廷。
- 王粲:東漢末年文學家,這裡用其名比喻孟望之。
- 鵞山:地名,可能指方獻夫的故鄕或與孟望之共同懷唸的地方。
繙譯
歎息著,誰來賦詩描述那柏舟的漂泊, 心中空虛,何処都是平靜的流水。 陽城的議論終究使你離開了朝廷, 王粲的詩篇,你獨自倚樓吟詠。 南海寬廣,足以容納我這老朽, 長安不見,更增添了你的憂愁。 心意相郃,不知何時能再相聚, 夜夜夢廻鵞山,與你同遊。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同年孟望之禦史謫官桂林的深切同情與思唸。詩中,“柏舟”與“安流”形成對比,既描繪了孟望之的流離失所,又暗示了其內心的平靜與堅靭。通過“陽城論出”與“王粲詩成”的典故,展現了孟望之的政治遭遇與文學才華。末句“夜夜鵞山夢與遊”則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深切懷唸與期盼重逢的願望。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
方獻夫的其他作品
- 《 郭總戎世臣見過石泉 》 —— [ 明 ] 方獻夫
- 《 草堂初成陳堯山諸友約過詩以候之 》 —— [ 明 ] 方獻夫
- 《 別霍渭厓倫白山鄧賁齋 》 —— [ 明 ] 方獻夫
- 《 次韻答牛道徵長官中秋書悶是夕予適夜直 》 —— [ 明 ] 方獻夫
- 《 訪趙元默 》 —— [ 明 ] 方獻夫
- 《 恭和聖制夏日與輔臣同遊其二 》 —— [ 明 ] 方獻夫
- 《 恭和聖制偶成 》 —— [ 明 ] 方獻夫
- 《 喜黃小江僉憲至同坐寶峯 》 —— [ 明 ] 方獻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