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斛 (hú):古代容量單位,一斛等於十鬥。
- 廿載 (niàn zǎi):二十年的意思。
- 干時 (gān shí):指從事官職或公務。
- 遊僧 (yóu sēng):四處遊歷的僧人。
- 相如 (Xiàng Rú):指司馬相如,西漢著名文學家。
- 篋底 (qiè dǐ):箱子底部。
- 元亮 (Yuán Liàng):指陶淵明,東晉時期著名詩人。
- 鋤頭 (chú tóu):農具,用於耕作。
- 畎畝 (quǎn mǔ):田地,農田。
- 羸稚 (léi zhì):指年幼體弱的孩子。
- 瓶罍 (píng léi):古代的酒器。
- 懟 (duì):怨恨,不滿。
- 參軍 (cān jūn):古代官職名。
- 五十荊 (wǔ shí jīng):指五十根荊條,古代用來鞭打犯錯者的刑具。
翻譯
二十年來忙於公務,十年耕作,一朝放下,如同四處遊歷的僧人。 司馬相如的箱底已消散了雲氣,陶淵明的鋤頭下月亮也顯得明亮。 田地已讓年幼體弱的孩子去勞作,家中的酒器卻難免引起妻子的不滿。 家風如此,實在值得慶賀,只是缺少了參軍五十荊的嚴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繁忙的公務和耕作中解脫出來,過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詩中通過對比司馬相如和陶淵明的生活,表達了對簡樸田園生活的嚮往。最後兩句則帶有自嘲的意味,暗示雖然家風簡樸,但仍需一定的紀律和規矩來維持家庭和諧。整體上,詩歌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對家庭和諧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