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夕:元宵節,即農曆正月十五。
- 蘇韻:指蘇軾的詩韻,這裏是指用蘇軾的詩韻來創作。
- 鈴聲:指使者或信使的鈴聲。
- 玉盞:玉製的酒杯。
- 春光:春天的景色或氣氛。
- 柏葉:一種植物,這裏可能指用柏葉泡的酒。
- 銀燭:銀色的蠟燭,形容燭光明亮。
- 檐花:屋檐下的花朵,這裏可能指雪花落在檐上,如同花朵。
- 蕭條:形容景象淒涼、寂寥。
- 愁邊雁:指在邊疆的雁,因思念而顯得愁苦。
- 迢遞:遙遠的樣子。
- 關河:關隘和河流,泛指邊疆地區。
- 扁舟:小船。
- 舊隱:舊時的隱居之地。
- 蓑:蓑衣,用草或棕編制的雨衣。
- 魚叉:捕魚用的叉子。
翻譯
傍晚的雪中,林間定有歸巢的烏鴉,山外傳來使者的鈴聲,報告着遠方的消息。 玉製的酒杯中傳遞着春天的氣息,柏葉酒香四溢,夜晚的堂屋裏,銀色的燭光閃爍,檐下的雪花如同繁花般紛飛。 消息傳來,卻只有邊疆的雁兒帶着愁思,關隘和河流在夢中顯得那麼遙遠,家在何方? 何時我能乘着小船回到那舊時的隱居之地,披着蓑衣,在江上手持魚叉,享受那寧靜的漁獵生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元宵節夜晚的雪景,通過「暮雪」、「鈴聲」、「玉盞」、「銀燭」等意象,營造出一種既淒涼又溫馨的氛圍。詩中「愁邊雁」和「夢裏家」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家鄉的深切思念。結尾的「扁舟」、「舊隱」、「蓑衣」和「魚叉」則勾勒出一幅理想中的隱居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對簡樸自然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王守仁詩歌的獨特魅力。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往歲破桶岡宗舜祖世麟老宣慰實來督兵今茲思田之役乃隨父致仕宣慰明輔來從事目擊其父子孫三世皆以忠孝相承相 》 —— [ 明 ] 王守仁
- 《 鰕子禪 》 —— [ 明 ] 王守仁
- 《 寄隱巖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十七 》 —— [ 明 ] 王守仁
- 《 醴陵道中風雨夜宿泗州寺次韻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卷下 · 門人黃省曾錄 · 五十四 》 —— [ 明 ] 王守仁
- 《 山途二首 》 —— [ 明 ] 王守仁
- 《 傳習錄 · 捲上 · 門人陸澄錄 · 二十八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