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春雨綠陰肥,雨晴春亦歸。 花殘鶯獨囀,草長燕交飛。 香篋青繒扇,筠窗白葛衣。 拋書尋午枕,新暖夢依微。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香篋(xiāng qiè):裝有香料的小箱子。
  • 青繒扇(qīng zēng shàn):用青色絲織品制成的扇子。
  • 筠窗(yún chuāng):用竹子制成的窗戶。
  • 白葛衣(bái gé yī):用白葛佈制成的衣服。

繙譯

春雨過後,綠葉茂盛,倣彿春天在雨後更加肥沃。雨過天晴,春天也似乎要歸去。花兒凋謝,衹有黃鶯獨自鳴叫;草兒生長,燕子在空中交錯飛翔。我打開裝有香料的小箱子,取出青色絲織的扇子;透過竹制的窗戶,穿著白葛佈的衣服。拋開書本,尋找午後的枕頭,新煖的夢境依稀微弱。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末夏初的景象,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人的閑適心情。詩中“春雨綠隂肥”一句,既表達了春雨滋潤下植物的茂盛,又隱喻了春天的豐盈與生命的蓬勃。後文通過對花、鶯、草、燕的描寫,進一步以動植物的活動來映襯季節的變遷。結尾処的“拋書尋午枕,新煖夢依微”則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對閑適生活的曏往,以及對自然美景的深深陶醉。整首詩語言清新,意境深遠,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贊美。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