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次韻答石田先生

腥紅簇簇試榴花,四月江南恰破瓜。 山鳥初聞脫布褲,美人能唱《浣溪沙》。 方牀睡起茶煙細,矮紙詩成小草斜。 爲是綠陰將結夏,兩旬風雨洗鉛華。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腥紅:鮮紅色。
  • 簇簇:聚集的樣子。
  • 破瓜:指女子十六歲,這裏比喻四月正是江南初夏時節,如少女初長成。
  • 脫布褲:指山鳥的叫聲,形容其聲音清脆。
  • 浣溪沙:詞牌名,這裏指美人唱的歌曲。
  • 矮紙:短小的紙張。
  • 小草:指草書,這裏指草書風格的詩。
  • 結夏:指夏天即將到來。
  • 兩旬:二十天。
  • 風雨洗鉛華:風雨洗去了繁華的裝飾,比喻自然之美。

翻譯

鮮紅的石榴花簇擁着開放,四月的江南正如少女初長成。山鳥初次聽到清脆的叫聲,美人們能唱出《浣溪沙》的旋律。方牀醒來,茶煙細細繚繞,短小的紙上詩成,草書斜斜。因爲綠蔭即將迎來夏天,二十天的風雨洗去了繁華的裝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江南初夏的景象,通過鮮紅的石榴花、山鳥的叫聲、美人的歌聲等生動細節,展現了自然的生機與和諧。詩中「腥紅簇簇試榴花」一句,以色彩鮮明的語言描繪了石榴花的盛開,形象生動。後文通過「山鳥初聞脫布褲」和「美人能唱《浣溪沙》」進一步以聲音和旋律來豐富初夏的氛圍。結尾的「兩旬風雨洗鉛華」則巧妙地以自然現象比喻時光的流轉和自然的淨化,表達了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