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西苑

宛轉瀛洲帶幔坡,?蜷玉蝀壓銀河。 廣寒遙見空中樹,太液微生雨後波。 雲卷紅妝千步障,風吹瓊蓋萬年柯。 太平見說宸遊簡,馳道青青長薜蘿。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宛轉:曲折流轉。
  • 瀛洲:傳說中的仙山,這裏指西苑的美景如仙境。
  • 幔坡:用帷幕裝飾的坡地。
  • ?蜷(qú quán):形容彎曲的樣子。
  • 玉蝀:指美麗的橋樑。
  • 銀河:這裏比喻水面的波光粼粼,如同銀河。
  • 廣寒:指月宮,這裏形容景色高遠清冷。
  • 太液:指皇家園林中的湖泊。
  • 瓊蓋:指華美的車蓋。
  • 萬年柯:指長青的樹木。
  • 宸遊:皇帝的遊覽。
  • 馳道:供馬車奔馳的道路。
  • 薜蘿:一種蔓生植物,這裏指道路兩旁的自然植被。

翻譯

曲折流轉的瀛洲美景,被帷幕裝飾的坡地環繞,彎曲的玉橋彷彿壓在銀河之上。 遙遠的廣寒宮中,彷彿能看到空中的樹木,太液池在雨後微微泛起波瀾。 雲層捲起,如同千步紅妝的屏障,風吹動着華美的車蓋,萬年青的樹木在風中搖曳。 聽說在太平盛世,皇帝的遊覽變得簡單,馳道兩旁長滿了青青的薜蘿。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西苑的仙境般美景,通過「宛轉瀛洲」、「玉蝀壓銀河」等意象,展現了景色的幽美與神祕。詩中「廣寒遙見空中樹」一句,以月宮之景喻西苑之高遠,增添了一絲超凡脫俗的氣息。後兩句則通過「雲卷紅妝」、「風吹瓊蓋」等生動描繪,展現了皇家園林的富麗堂皇。結尾提到「宸遊簡」,反映了太平盛世的寧靜與皇帝的閒適,馳道旁的薜蘿則增添了自然的野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皇家園林美景的讚美和對太平盛世的嚮往。

文徵明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