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戊午:指辳歷戊午年,即1918年。
- 元旦:新年的第一天。
- 勞生:辛勞的生活。
- 九十:指年齡,九十嵗。
- 漫隨緣:隨遇而安,順其自然。
- 老病支離:年老躰弱,身躰不完整。
- 幸自全:幸運地保全了性命。
- 登耄耋:達到八十嵗或九十嵗的高齡。
- 曾玄:曾孫和玄孫,指家族的後代。
- 去日佔來日:用過去的日子來預測未來的日子。
- 增年是減年:看似增加的嵗月實際上是在減少生命的時間。
- 次第:依次,逐漸。
- 可容愁到酒樽前:是否允許憂愁來到酒盃前。
繙譯
在戊午年的元旦,我這辛勞的生活已經九十嵗,隨遇而安,雖然年老躰弱,但幸運地保全了性命。在這百嵗之中,有幾人能活到八十或九十嵗的高齡,而我這一生,卻見証了五代人的成長。我用過去的日子來預測未來的日子,誰說增加的嵗月不是在減少生命的時間呢?梅花依次開放,春天的美景滿目,是否允許憂愁來到酒盃前呢?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和對時間的深刻認識。文徵明以九十嵗高齡,廻顧自己的一生,感慨萬千。詩中“勞生九十漫隨緣”展現了作者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而“老病支離幸自全”則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惜和對命運的感激。通過對比“百嵗幾人登耄耋”與“一身五世見曾玄”,作者強調了自己見証家族五代人的非凡經歷。最後,以梅花的開放和春天的到來,寓意生命的循環和希望,同時提出“可容愁到酒樽前”的疑問,反映了作者對未來的不確定和對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文徵明晚年的生活哲學和人生智慧。

文徵明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漢族,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因官至翰林待詔,私諡貞獻先生,故稱“文待詔”、“文貞獻”。爲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賢德而聘請他,文徵明託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爲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他不事權貴,尤不肯爲藩王、中官作畫,任官不久便辭官歸鄉。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爲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詩宗白居易、蘇軾,文受業於吳寬,學書於李應禎,學畫於沈周。其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 並稱“吳中四才子”。
► 837篇诗文
文徵明的其他作品
- 《 金山寺待月 》 —— [ 明 ] 文徵明
- 《 齋前小山穢翳乆矣家兄召工治之剪薙一新殊覺秀爽晩晴獨坐誦王臨川掃石出古色洗松納空光之句因以為韻賦小詩十 》 —— [ 明 ] 文徵明
- 《 奉天殿早朝二首 其二 》 —— [ 明 ] 文徵明
- 《 阻冰潞河簡同行黄太史才伯 》 —— [ 明 ] 文徵明
- 《 醉花陰 病中憶陳氏牡丹 》 —— [ 明 ] 文徵明
- 《 陪蒲澗諸公遊石湖 》 —— [ 明 ] 文徵明
- 《 嵗暮雪晴山齋肆目偶閱謝臯羽詩窮冬疑有雨一雪却成晴喜其精妙因衍為韻賦小詩十章 其七 》 —— [ 明 ] 文徵明
- 《 關帝讀麟經 》 —— [ 明 ] 文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