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錫道中用張憲使韻

山鳥歡呼欲問名,山花含笑似相迎。 風回碧樹秋聲早,雨過丹巖夕照明。 雪嶺插天開玉帳,云溪環碧抱金城。 懸燈夜宿茅堂靜,洞鶴林僧相對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杖錫:拄着錫杖,指僧人出行。錫杖,僧人的法器。
  • 張憲使: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山鳥歡呼:山中的鳥兒歡快地叫着。
  • 丹巖:紅色的山岩。
  • 夕照:傍晚的陽光。
  • 雪嶺插天:形容雪山高聳入雲,像插入天空一樣。
  • 玉帳:比喻雪山如玉製的大帳篷。
  • 云溪:雲霧繚繞的溪流。
  • 金城:比喻堅固的城池,這裏形容山勢險峻如城堡。
  • 懸燈:掛着的燈籠。
  • 茅堂:茅草搭建的簡陋房屋。
  • 洞鶴:山洞中的鶴。
  • 林僧:山林中的僧人。

翻譯

山中的鳥兒歡快地叫着,似乎想要詢問我的名字;山花帶着笑容,彷彿在迎接我的到來。風吹過碧綠的樹木,秋天的聲音早早地響起;雨過後,紅色的山岩在夕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明亮。雪山高聳入雲,像插入天空的玉製大帳篷;雲霧繚繞的溪流環繞着,如同碧綠的城堡。夜晚掛着燈籠,在茅草搭建的靜謐房屋中過夜,山洞中的鶴和林中的僧人,相對而坐,清幽寧靜。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山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山鳥、山花、秋風、夕陽等自然元素,展現了一幅寧靜而美麗的山景圖。詩中「雪嶺插天開玉帳,云溪環碧抱金城」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形象地描繪了山勢的雄偉和自然景色的壯麗。結尾處的「懸燈夜宿茅堂靜,洞鶴林僧相對清」則傳達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與和諧,體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