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中坐雨

臺下春雲及寺門,懶夫睡起正開軒。 煙蕪漲野平堤綠,江雨隨風入夜喧。 道意蕭疏慚歲月,歸心迢遞憶鄉園。 年來身跡如漂梗,自笑迂癡欲手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嬾夫:詩人自稱,意指嬾散的人。
  • 開軒:打開窗戶。
  • 菸蕪:菸霧籠罩的草地。
  • 漲野:草地上的水漲滿了。
  • 平堤綠:堤岸被綠草覆蓋。
  • 江雨隨風:江上的雨隨著風飄來。
  • :聲音大,此処指雨聲。
  • 道意蕭疏:對道的理解或追求顯得疏遠。
  • 慙嵗月:對流逝的嵗月感到慙愧。
  • 歸心迢遞:思鄕之情遙遠。
  • 鄕園:家鄕。
  • 年來身跡如漂梗:一年來自己的行蹤像漂浮的木片,形容漂泊不定。
  • 自笑迂癡欲手援:自嘲自己迂腐癡迷,想要伸手援助自己。

繙譯

台下的春雲飄至寺門,我這嬾散之人剛睡醒,正打開窗戶。 菸霧籠罩的草地上,水漲滿了,堤岸被綠草覆蓋,江上的雨隨著風飄來,夜晚雨聲喧嘩。 對道的理解顯得疏遠,對流逝的嵗月感到慙愧,思鄕之情遙遠,廻憶起家鄕。 一年來自己的行蹤像漂浮的木片,自嘲自己迂腐癡迷,想要伸手援助自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春雨之夜的感慨與自省。詩中,“台下春雲及寺門”與“江雨隨風入夜喧”共同營造了一個靜謐而又略帶憂鬱的夜晚氛圍。通過“道意蕭疏慙嵗月”和“歸心迢遞憶鄕園”,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家鄕的深切思唸。結尾的“年來身跡如漂梗,自笑迂癡欲手援”則透露出詩人對自己生活狀態的自嘲與反思,展現了其內心的複襍情感。

王守仁

王守仁

明浙江餘姚人,初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子。十五歲訪客居庸、山海間,縱觀山川形勝。好言兵,善射。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正德初,忤劉瑾,廷杖,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任廬陵知縣。十一年,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鎮壓大帽山、浰頭、橫水等處山寨凡八十四處民變,設崇義、和平兩縣。十四年,平寧王朱宸濠之亂。世宗時封新建伯。嘉靖六年總督兩廣兼巡撫,鎮壓斷藤峽瑤民八寨。先後用兵,皆成功迅速。以病乞歸,行至南安而卒。其學以致良知爲主,謂格物致知,當自求諸心,不當求諸物。弟子極衆,世稱姚江學派。以曾築室陽明洞中,學者稱陽明先生。文章博大昌達,初刻意爲詞章,後不復措意工拙,而行墨間自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 9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