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窗贈林縣博壇
眷彼窗中人,讀書藉梧陰。
觀梧識物理,掩卷契聖心。
天下與國家,本之在一身。
是之謂格物,昭昭如指陳。
苟其不知本,學問徒紛紛。
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愛淫。
謂之物交物,請以爲子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眷(juàn):眷戀,留戀。
- 藉(jiè):依靠,憑藉。
- 梧陰:梧桐樹的陰影。
- 識物理:理解事物的道理。
- 掩卷:合上書本。
- 契聖心:契合聖人的心意。
- 格物:研究事物,理解其本質。
- 昭昭:明顯,清楚。
- 指陳:指出,陳述。
- 苟其:如果。
- 徒紛紛:只是紛亂無序。
- 明德:光明正大的品德。
- 焉用梧:何必要用梧桐。
- 愛淫:過度的喜愛。
- 物交物:事物相互作用。
- 箴(zhēn):勸誡,忠告。
翻譯
留戀那窗中的人,他讀書依靠着梧桐樹的陰影。 通過觀察梧桐理解事物的道理,合上書本時心意與聖人相契合。 天下與國家,其根本在於個人。 這就是所謂的研究事物,其意義清晰如同指出的那樣。 如果不知道根本,學問只會紛亂無序。 光明正大的品德既不確立,民衆如何能夠更新。 如此說來,何必要用梧桐,用梧桐只是過度的喜愛。 稱之爲事物相互作用,請以此作爲對你的忠告。
賞析
這首詩通過窗中讀書人的形象,表達了作者對於學問和品德的深刻理解。詩中,「梧窗」不僅是一個讀書的場景,也象徵着學問的深邃和品德的高潔。作者強調了「格物」的重要性,即通過研究事物來理解其本質,這是學問的根本。同時,詩中也提出了「明德」的概念,即光明正大的品德,這是國家和社會更新的基礎。最後,作者以「物交物」作爲忠告,提醒讀者在追求學問的同時,不應忽視品德的培養。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於學問和品德的獨到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