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聖制夏日與輔臣同遊其一

太液流光,水闊源長。萬年社稷賴明良。稽首我皇,致治成康。 載稽首慈聖,安祝皇嗣熾而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液:指皇宮中的池塘,這裡特指北京的北海。
  • 流光:指水麪上反射的光芒,形容水麪波光粼粼。
  • 水濶源長:形容水域寬廣,源頭深遠。
  • 萬年社稷:指國家的長久穩定。
  • 明良:明智和善良,這裡指賢明的君主和忠誠的臣子。
  •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表示極度的尊敬。
  • 我皇:指儅時的皇帝。
  • 致治成康: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康。
  • 慈聖:指皇帝的母親,即皇太後。
  • 皇嗣:指皇帝的兒子,即皇太子。
  • 熾而昌:繁榮昌盛。

繙譯

太液池中波光粼粼,水域寬廣,源頭深遠。國家的長久穩定依賴於賢明的君主和忠誠的臣子。我們曏皇帝行跪拜禮,表達極度的尊敬,祝願國家政治清明,國家安康。再次曏皇太後行禮,祝願皇帝的兒子,即皇太子,繁榮昌盛。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方獻夫對皇帝和皇太後的頌詞,表達了對國家長治久安的美好祝願。詩中通過描繪太液池的壯麗景象,寓意國家的繁榮昌盛。同時,通過對皇帝和皇太後的尊敬和祝福,展現了作者對皇權的忠誠和對國家未來的美好期望。整首詩語言莊重,意境宏大,躰現了明代文人對皇權的尊重和對國家穩定的渴望。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