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和戴仲鶡

至日病未起,官奴又報春。 故鄉雲物舊,北闕夢魂新。 撫影兼懷友,含情慾語人。 蕭條鶡冠子,隱几合相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至日:冬至之日。
  • 官奴:官府的僕役。
  • 雲物:景物,景色。
  • 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的地方,也泛指朝廷。
  • 夢魂:夢中的魂魄,常用來表達對遠方的思念。
  • 撫影:撫摸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
  • 鶡冠子:戴鶡冠的人,這裏指戴仲鶡,詩人的朋友。

翻譯

冬至那天我病倒在牀,未能起身,這時官府的僕役又來報告春天到來的消息。我思念着故鄉的景色,舊時的記憶,而心中又新添了對北方朝廷的夢魂牽繞。我獨自一人,撫摸着自己的影子,同時懷念着朋友,心中充滿了情感卻難以言說。在這蕭條的時節,我看到戴鶡冠的朋友,他靜靜地坐在几案旁,彷彿與我心意相通,彼此相親。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冬至病中,聽到春天來臨的消息時的複雜心情。詩中通過對故鄉景色的懷念、對朝廷的思念以及對朋友的深情,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渴望。詩的最後兩句,以戴鶡冠的朋友爲象徵,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心靈相通之人的渴望。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世界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方獻夫

明廣東南海人,初名獻科,字叔賢,號西樵。弘治十八年進士。正德中授禮部主事,調吏部員外郎,旋從王守仁問學,謝病歸西樵山中,讀書十年。嘉靖初還朝,以議大禮稱帝意,驟進少詹事。累官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入閣輔政。持論和平,而輿論視爲奸邪,連被劾。又見帝恩威不測,三疏引疾歸。有《周易傳義約說》、《西樵遺稿》。 ► 2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