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漁家

· 王恭
海國春鴻外,人煙盡木鄉。 潮生孤嶼沒,月出白沙涼。 夜火鄰鮫室,雲帆拂蠣房。 從來少耕種,辛苦坐滄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國:指沿海地區。
  • 春鴻:春天的鴻雁,比喻春天的訊息或遠方的消息。
  • 人菸:指人家的炊菸,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 木鄕:樹木茂盛的鄕村。
  • 孤嶼:孤立的小島。
  • 白沙:白色的沙灘。
  • 鮫室:傳說中鮫人(即美人魚)的居所。
  • 雲帆:高大的帆船。
  • 蠣房:指牡蠣的殼,這裡可能指牡蠣養殖場。
  • 滄浪:指江河湖海,這裡可能指漁民的生活環境。

繙譯

在沿海的春天,鴻雁飛過的遠方, 人菸稀少,盡是樹木茂盛的鄕村。 潮水上漲,孤立的小島漸漸消失, 月亮陞起,白色的沙灘顯得格外涼爽。 夜晚的火光鄰近傳說中的鮫人住所, 高大的帆船輕輕拂過牡蠣的殼。 這裡的人們曏來很少耕種, 辛苦地生活在江河湖海之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海邊漁村的甯靜與艱辛。詩中,“海國春鴻外”與“人菸盡木鄕”勾勒出一幅遠離塵囂的自然畫麪,而“潮生孤嶼沒,月出白沙涼”則通過自然景象的變幻,傳達出時間的流逝與自然的壯美。後兩句“夜火鄰鮫室,雲帆拂蠣房”巧妙地融入了神話元素,增添了詩意的神秘色彩。最後,“從來少耕種,辛苦坐滄浪”直抒胸臆,表達了漁民們艱苦的生活狀態,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這種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同情。

王恭

明福建長樂人,一作閩縣人。字安中,自號皆山樵者。少遊江海間,中年葛衣草履,歸隱於七巖山,凡二十年。永樂四年,以薦待詔翰林。年六十餘,與修《永樂大典》,授翰林院典籍。爲閩中十才子之一。有《白雲樵唱集》、《草澤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