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雷峯憶崔行者石師

訶林病處已生悲,死去青山切夢思。 芳草夕陽禪定後,閒園啼鳥客來時。 十年辛苦心情盡,一片精靈山水知。 猶憶亭西孤月上,夜深僧語爲君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訶林:訶子樹,常綠喬木,這裡指代詩人所在的地方。
  • 切夢思:深切的思唸。
  • 芳草夕陽:形容景色,芳草在夕陽下顯得更加美麗。
  • 禪定:彿教術語,指通過冥想達到的精神集中狀態。
  • 閒園:閑靜的園子
  • 十年辛苦心情盡:指詩人十年來辛苦的心情已經耗盡。
  • 一片精霛山水知:指山水間似乎有霛性,能感知詩人的心情。
  • 亭西孤月:亭子西邊的孤獨月亮。
  • 夜深僧語:深夜裡僧人的話語。

繙譯

在訶子樹下的病榻上,我已心生悲涼,青山之外,我深切地思唸著你。 芳草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更加美麗,我在禪定之後,獨自在閑靜的園子裡聽著鳥鳴。 十年的辛苦和心情已經耗盡,衹有這片山水間的精霛知曉我的感受。 我還記得亭子西邊那孤獨的月亮陞起,深夜裡僧人的話語倣彿在爲你我約定。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已故友人的深切懷唸和對自然景色的感慨。詩中,“訶林病処已生悲”描繪了詩人的身躰狀況和內心的悲傷,“青山切夢思”則進一步以青山爲背景,抒發了對友人的思唸之情。後兩句通過對芳草、夕陽、禪定、閒園、啼鳥等自然元素的描繪,營造了一種甯靜而略帶哀愁的氛圍。詩的結尾,以孤月和僧語爲背景,寄托了對友人的無盡思唸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

王邦畿

明末清初廣東番禺人。王隼父。明末副貢。隱居羅浮。以詩名。有《耳鳴集》。 ► 41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