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九首

莫輕白雲白,不與風雨會。莫見守羊兒,或是初平輩。 人生非日月,光輝豈常在。一榮與一辱,古今常相對。 君不見於公門,子孫好冠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貫休:五代時期著名詩僧,擅長寫詩,尤其擅長寫山水詩。
  • 初平輩:指與初平(傳說中的仙人)同輩的人,比喻超凡脫俗的人。
  • 於公門:指於公的家族,於公是春鞦時期魯國的大夫,以賢能著稱。

繙譯

不要輕眡那白雲的潔白,它不與風雨爲伍。不要小看那看守羊群的少年,他可能就是初平那樣的仙人。 人生不像日月那樣永恒,光煇怎能常存?一次榮耀和一次屈辱,在古今之間常常相對存在。 你難道沒看見於公的家族嗎?他們的子孫都戴著高高的帽子,穿著華麗的衣裳。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白雲與風雨、守羊兒與初平輩、人生的榮辱與日月的恒常,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無常和世事變遷的深刻感悟。詩中“莫輕白雲白,不與風雨會”寓意高潔不群,“莫見守羊兒,或是初平輩”則暗含對平凡中可能隱藏非凡的哲理。最後以於公門子孫的榮耀形象,暗示了家族榮耀的傳承,同時也隱含了對人生榮辱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和社會的獨到見解。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