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剡山

遠逃爲亂處,寺與石城連。 木落歸山路,人初刈剡田。 荒林猴咬慄,戰地鬼多年。 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剡山:位於今浙江省嵊州市,古稱剡縣。
  • 木落:樹葉落下。
  • (yì):割取。
  • 剡田:指剡山的田地。
  • 荒林:荒涼的樹林。
  • 猴咬慄:猴子咬食栗子。
  • 戰地:曾經發生過戰爭的地方。
  • 鬼多年:指戰地因長期荒廢而顯得陰森,彷彿有鬼魂出沒。
  • 楞伽子:指佛教徒,這裏特指僧人。
  • 精修:精心修行。
  • 偶然:隨意,不認真。

翻譯

你遠逃到這個曾是戰亂之地,寺廟與石城相接。 樹葉隨風落回山間小路,人們初次收割剡山的田野。 荒涼的樹林中猴子在咬食栗子,曾經的戰場如今鬼魅多年。 願你好好前往楞伽修行,精心修煉不可隨意。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僧人離開戰亂之地,前往剡山修行的情景。詩中通過「木落歸山路」和「人初刈剡田」等自然景象,展現了僧人離開紛擾,迴歸自然的決心。同時,「荒林猴咬慄,戰地鬼多年」則通過對比荒涼與生機,強調了僧人選擇清淨修行的重要性。最後兩句「好去楞伽子,精修莫偶然」直接表達了詩人對僧人精進修行的期望,希望他能夠認真對待修行,不可輕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僧人修行道路的深切關懷和美好祝願。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