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山

眼青禪帔赤,氣岸出塵埃。 霞外終須去,人間作麼來。 崖香泉吐乳,塢燥燒□雷。 他日終相覓,山門何處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眼青:指眼睛明亮有神。
  • 禪帔:僧人穿的袈裟。
  • 氣岸:氣概,氣度。
  • 塵埃:比喻世俗的紛擾。
  • 霞外:指仙境或超脫塵世的地方。
  • 作麼:做什麼。
  • 崖香:山崖上的香氣。
  • 泉吐乳:形容泉水如乳汁般涌出。
  • 塢燥:山塢乾燥。
  • 燒□雷:形容山塢中的聲音如雷鳴般響亮,□處可能指某種自然現象或聲音。
  • 山門:寺廟的大門。

翻譯

你眼睛明亮,穿着紅色的袈裟,氣度非凡,超脫塵世。 你終將前往那霞光之外的仙境,來到人間又是爲了什麼呢? 山崖上香氣四溢,泉水如乳汁般涌出,山塢乾燥,聲音如雷鳴般響亮。 將來有一天,我終將尋找你,但那山門又將在何處敞開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超凡脫俗的僧人形象,通過對其眼神、服飾和氣度的描寫,展現了其高潔的品質和遠離塵囂的決心。詩中「霞外終須去」一句,表達了僧人對仙境的嚮往和對人間的超然態度。後兩句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僧人所處環境的幽靜與神祕。結尾的「他日終相覓,山門何處開」則流露出詩人對僧人的思念之情,同時也增添了一絲尋覓與期待的意味。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