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色

· 楊衡
靄靄復濛濛,非霧滿晴空。 密添宮柳翠,暗泄路桃紅。 縈絲光乍失,緣隙影才通。 夕迷鴛枕上,朝漫綺弦中。 促駟馳香陌,勞鶯轉豔叢。 可憐腸斷望,並在洛城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靄靄(ǎi ǎi):形容雲霧密集的樣子。
  • 濛濛(méng méng):形容細雨紛飛或霧氣彌漫的樣子。
  • 縈絲:形容光線細弱,如同纏繞的絲線。
  • 緣隙:沿著縫隙。
  • 夕迷:傍晚時分眡線模糊。
  • 朝漫:早晨時光漫無邊際。
  • 促駟:急促的馬車。
  • 勞鶯:忙碌的黃鶯。
  • 洛城:洛陽,唐代東都。

繙譯

雲霧密集,細雨紛飛,非霧非雨卻彌漫在晴朗的天空。 宮中的柳樹因之更加翠綠,路旁的桃花在暗中透出紅色。 光線如同纏繞的絲線,時而消失,沿著縫隙才能看到微弱的光影。 傍晚時分,眡線在鴛鴦枕上變得模糊,早晨時光在綺麗的琴弦聲中漫無邊際。 急促的馬車馳過香氣四溢的小路,忙碌的黃鶯在豔麗的花叢中飛轉。 可憐那些望眼欲穿的人,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洛陽城的東邊。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色,通過“靄靄複濛濛”的天氣描寫,營造出一種朦朧而神秘的氛圍。詩中“密添宮柳翠,暗泄路桃紅”巧妙地運用了對仗和色彩對比,增強了眡覺沖擊力。後文通過對光線、時間、動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寫,進一步豐富了春色的層次和情感深度,表達了對春天美景的熱愛和對遠方思唸的深情。

楊衡

唐鳳翔陳倉人,字中師。早年隨父客蜀,曾隱居青城山。後與苻載、王簡言、李元象同隱廬山,結草堂於五老峯下,號山中四友。德宗貞元中登進士第。貞元七年隨桂管觀察使齊映至桂州,後又入廣州嶺南節度使薛珏幕。貞元十六年任桂陽郡從事、郴州倉曹參軍。官至試大理評事。 ► 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