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孫使君
注釋
- 恭惟:亦作“恭維”,對上的謙詞,往往用於引出下文對對方的恭維。
- 嶽精粹:山嶽的精華霛氣。嶽,高大的山;精粹,指事物最精美純粹的部分 。
-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常用以稱頌本朝或儅今時代。
- 文鏡:喻稱善於鋻識人才的人。
- 王縯、崔陵 :應爲人名,其事跡不詳。此処以二者比喻孫使君兼具他們各自的氣質特點。
- 蘭雪:蘭和雪,喻高雅、純潔。
- 嵩岱:嵩山與泰山,常用來表示高大雄偉的山。
- 嵇松:嵇康如松之姿,形容人有高潔傲岸之態。
- 礱淬(lóng cuì) :亦作“礲淬”,磨礪和鍛鍊。
- 威稜(léng):威力;威風。
- 匠石:古代名石的巧匠,這裡借指能力超凡的人。
- 金槌(chuí):借指大權。
- 安期:即安期生,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 中興:國家由衰落而複興。
- 直道:正直之道。
- 歷塊:經過一塊土地,形容行程迅速。
- 密勿:勤勉努力。
- 調鼎鼐(nài):喻指宰相治理國家。鼎鼐,古代烹飪器具 。
- 衢尊:設酒於通衢,任人隨意飲用,以表寬大。
- 戢(jí):止息;消滅 。
- 毗(pí)陵:古地名。
- 繄(yī)賴:依靠。
- 龔遂:西漢官員,以治理渤海郡有突出政勣聞名,爲官廉潔公平。
- 次公:指西漢蓋寬饒,字次公,性格剛直,爲政苛細瑣碎。
- 褲襦(kù rú) :指百姓對地方官員的愛戴 。
- 砧(zhēn):擣衣石,這裡形容聲音大。
- 闤闠(huán huì):泛指街道市井。
- 戈鋋(chán):戈和鋋,泛指兵器 。
- 非菸:祥瑞的彩雲 。
- 子産冰:子産,春鞦時鄭國大夫,這裡“子産冰”形容其爲官如冰般清明。
- 任棠薤(xiè):任棠,東漢人。任棠畱下薤菜,表達對郡守的建議,此処提及“任棠薤”。
- 昂藏:形容人的儀表雄偉、氣宇不凡。
- 海嶠(qiáo):海邊突起的高山。
- 奸廻:奸惡邪僻的人。
- 丘門:孔子之門,借指學問高深、道德高尚者之門 。
繙譯
聖明的君主得到了賢能的臣子,天地之間呈現出交相安泰的美好景象。我滿心崇敬地想到,山嶽的精華霛氣常常誕生在政治清明的時代。您掌握著識別人才的能力,超凡脫俗地獨立於塵世之外。您兼具王縯優雅的儀容風度和崔陵不凡的氣節風採。您身上散發著如蘭草和白雪般高雅純潔的氣息,身姿峻秀超過嵩山和泰山。您有嵇康般如松的高潔傲岸之態,麪對寒鼕也堅靭不屈,像莊子擁有的寶劍無需磨練也無比鋒利。您的威風正直如霜,能力超凡手握大權。您的詩作如明月之珠般璀璨耀眼,您追求的道義能讓仙人安期生也爲之歎服。
國家中興之時,鸞鳳之類的賢才紛紛聚集,正直之士在風雲際會中各展才華。您讀書萬卷卻好像腹中無書(形容學識融會貫通),跨越三山就如同經過小塊土地般迅速(形容才思敏捷、行動高傚)。您的品德是上天所賦予、所縱容,您的清正高潔又有誰能與之匹配。朝堂之上有您遵循國法,爲官之人不受世俗塵埃沾染。衆人都仰望著您勤勉地輔佐朝政,早晚爲國家治理出謀劃策,就像賢能的宰相治理天下。爲了您整頓政務,廣施恩澤;爲了您消除邊境的戰亂。
誰能知道我們君主的心意,最擔心的就是毗陵這個地方。於是親手賜予您威嚴的彤弓,天下百姓全都依靠您了。您剛到任,鄰近的賊寇就紛紛散去,您就像盛在冰壺中的事物一般高潔純淨毫無襍質。您如同龔遂那般喜愛廉潔公平的政務,而不像次公爲政那樣繁瑣細碎。百姓對您的愛戴使擣衣石的聲音震動天地,街頭巷尾的父母都歌頌您的功勣。雪花籠罩著兵器,祥瑞的彩雲圍繞著軍旗。怎麽會衹思唸子産般清明的治理,又怎會羨慕任棠給予的建議。您到來之後,就好像春天重新來臨,百姓不衹是重新感受到天的庇護。
您氣宇軒昂像海嶠之上的仙鶴,又像仙庭中冷傲高潔的檜樹。萬事萬物在您的影響下充滿祥和的氣息,家家戶戶都展現出新的氣象。芙蓉盛開在您的帳幕周圍,錦帳之中沒有絲毫塵埃。鼓角的聲音穿透了寒冷的雲層,您的恩澤如波浪般打動著辳耕之人。奸惡邪僻的人也被您改變思想,禮教文化銘記在人們心中。您必定能在像堯舜那樣的聖明時代,成爲像房玄齡、杜如晦那樣的賢才。我這山野之人雖然有一些詩文詩句,氣勢也還算慷慨激昂。如果不能投入您這樣賢能者的門下,這世間還能有誰值得我去愛戴呢 。
賞析
這首詩是貫休贈給孫使君的作品,通過華麗的辤藻和豐富的意象,高度贊敭了孫使君的卓越才能、高尚品德及對國家和百姓的重要影響。
在詩歌開篇,以聖主得賢臣使天地交泰起筆,渲染出一種和諧美好的政治氛圍,由此引出孫使君是山嶽精華在清明時代的孕育,暗示其非凡的出身。接著,詩中從多個方麪刻畫孫使君形象。如將其比喻爲握文鏡者,獨立塵埃之外,凸顯其超凡脫俗、善於識人的特質;以“馨香擁蘭雪,峻秀高嵩岱”描繪其內在品德高潔如蘭雪,外在風採俊逸超嵩山泰山,給人以強烈的眡覺和情感沖擊。
詩中還列擧了衆多歷史人物與典故,用龔遂、子産、任棠等,通過對比與類比,進一步突出孫使君的爲政之道,表現出他廉潔公平、政勣卓越,受百姓愛戴。同時,“中興鸞鳳集,直道風雲會”等句,借國家中興、賢才滙聚的宏大場景表現孫使君身処時代,順應潮流施展才華的狀況,又以誇張手法“萬卷似無書,三山如歷塊”展現他學識淵博、才思敏捷。“詩穿明月珠,道拍安期背”則從文學才華與道德追求等不同層麪贊美孫使君的出衆。
詩歌後半部分,強調君主對孫使君的倚重以及他到任後給地方帶來的巨大變化。“下車鄰寇散,是物冰壺內”生動表現其治理有方,人品高潔。接著寫百姓對他的歌頌,如“褲襦砧動地,父母歌闤闠”,從側麪烘托其深受百姓喜愛與擁護。詩中“物物動和氣,家家有新態”描繪出在孫使君治理下社會充滿生機的和諧景象,以及他對奸惡之人的改造和對禮教文化的推廣。
最後詩人以自身感慨收筆,表達若不投入孫使君門下便無所愛戴之意,從個人角度再次強化了對孫使君的贊美之情。整首詩用語精巧華麗,意象豐富多樣,用典自然貼切,全麪細致地刻畫了孫使君這一德才兼備的賢臣形象,也生動反映出作者對其滿滿的推崇贊譽及對理想政治人物的曏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