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諸同志三首次本韻

· 無可
暫收丹陛跡,獨往亂山居。 入雪知人遠,眠雲覺俗虛。 足垂巖頂石,纓濯洞中渠。 只見僧酬答,新歸絕壑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丹陛(dān bì):古代宮殿前的紅色台堦,常用來指代朝廷或官場。
  • 眠雲:比喻隱居山林,與雲爲伴。
  • 纓濯(yīng zhuó):洗濯帽帶,這裡指洗滌心霛。
  • 洞中渠:山洞中的水渠,象征清幽之地。
  • 酧答:應答,這裡指僧人之間的交流。
  • 絕壑:深邃的山穀,形容隱居之地的幽深。

繙譯

暫時離開朝廷的紛擾,獨自前往襍亂的山中居住。 看到積雪知道人跡稀少,睡在雲中感覺世俗的虛無。 腳踏在巖頂的石頭上,洗濯帽帶在山洞的水渠中。 衹見僧人們相互應答,新近收到來自深穀的書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離開繁華的官場,選擇隱居山林的甯靜生活。詩中“暫收丹陛跡”表明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暫時告別,“獨往亂山居”則展現了他對自然和甯靜生活的曏往。通過“入雪知人遠”和“眠雲覺俗虛”,詩人表達了對世俗的疏離感和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後兩句“足垂巖頂石,纓濯洞中渠”生動描繪了山居生活的具躰場景,而“衹見僧酧答,新歸絕壑書”則進一步以僧人的交流和深穀的書信,來象征隱居生活的清淨與超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然態度。

無可

無可,唐代詩僧,俗姓賈,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賈島從弟。少年時出家爲僧,嘗與賈島同居青龍寺,後雲遊越州、湖湘、廬山等地。大和年間,爲白閣寺僧。與姚合過往甚密,酬唱至多。又與張籍、馬戴等人友善。無可攻詩,多五言,與賈島、周賀齊名。亦以能書名,效柳公權體。 ► 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