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 楊炯
塞外慾紛紜,雌雄猶未分。 明堂佔氣色,華蓋辨星文。 二月河魁將,三千太乙軍。 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塞外:指邊疆地區,遠離中原的地方。
  • 紛紜:形容事物繁多,混亂。
  • 雌雄:這裡指勝負、強弱。
  •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這裡指朝廷。
  • 佔氣色:觀察天象以預測吉兇。
  • 華蓋:指帝王的車蓋,也指星名,這裡可能指星象。
  • 辨星文:解讀星象的含義。
  • 河魁:古代星宿名,這裡可能指將領。
  • :將領。
  • 太乙軍:指精銳的軍隊。
  • 丈夫:成年男子,這裡指士兵。
  • 會見:將會看到。
  • 立功勛:建立功勣。

繙譯

邊疆戰事即將紛繁,勝負尚未分明。 朝廷觀察天象預測吉兇,解讀星象的含義。 二月時河魁星宿的將領,率領著三千精銳的太乙軍。 所有的士兵都有志曏,將會看到他們建立功勣。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疆戰事的緊張氣氛和士兵們的決心。詩中通過“塞外欲紛紜”和“雌雄猶未分”表達了戰事的緊迫和不確定性,而“明堂佔氣色,華蓋辨星文”則展現了朝廷對戰事的關注和預測。後兩句“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直接表達了士兵們的雄心壯志和即將取得的勝利,充滿了激勵和鼓舞的力量。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唐代邊塞詩的特色。

楊炯

楊炯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