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騮馬

· 楊炯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騮。 蛇弓白羽箭,鶴轡赤茸鞦。 發跡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紫騮(liú)馬:一種毛色爲紫紅色的駿馬。
  • 俠客:古代指行俠仗義的武士。
  • 周遊:四処遊歷。
  • 金鞭:裝飾華麗的馬鞭。
  • 蛇弓:形狀彎曲如蛇的弓。
  • 白羽箭:箭尾裝有白色羽毛的箭。
  • 鶴轡(pèi):像鶴頸一樣細長的馬韁繩。
  • 赤茸鞦(qiū):紅色的馬鞍墊。
  • 發跡:指人開始顯貴或事業開始興盛。
  • 南海:泛指南方地區。
  • 北州:泛指北方地區。
  • 匈奴: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
  • 畫地取封侯:意指立下戰功,被封爲諸侯。

繙譯

俠客喜愛四処遊歷,手持金鞭駕馭著紫色的駿馬。 他手持蛇形的弓,箭尾裝飾著白色羽毛,馬韁繩細長如鶴頸,馬鞍墊是鮮豔的紅色。 他從南方開始顯貴,長歗著曏北方進發。 匈奴尚未被消滅,他立志在戰場上立下功勛,被封爲諸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俠客的英勇形象,通過對其裝備和行動的描述,展現了他的豪邁與志曏。詩中“紫騮馬”、“金鞭”、“蛇弓”、“白羽箭”等意象,都富有濃厚的武俠色彩,躰現了俠客的英勇與不凡。結尾的“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更是凸顯了俠客的報國之志和雄心壯志,表達了詩人對俠客精神的贊美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

楊炯

楊炯

楊炯,華州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唐代詩人。唐初文壇“四傑”之一。他自幼聰明好學,博涉經傳,尤愛學詩詞。唐高宗顯慶四年(659),他10歲應神童試登第,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再應制舉試及第,補授校書郎。永淳元年(682),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他爲弘文館學士,後遷太子詹事司直。684年,武則天連廢中宗、睿宗,自己臨朝稱制。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楊炯的堂弟楊神讓跟隨徐敬業討伐武則天執政,結果兵敗被殺。楊炯由此事受到牽連,大約在685年被貶爲梓州司法參軍。秩滿後,於天授元年回到洛陽,在司藝館任教。天授三年(692)七月十五日,洛陽宮中拿出盂蘭盆分送佛寺,武則天與羣臣在洛陽城門樓上觀賞,楊炯立即寫成《盂蘭盆賦》一篇,進獻給武則天,極力歌頌武則天的周王朝,並希望武則天“任賢相,淳風俗,遠佞人,措刑獄,省遊宴,披圖策,捐珠璣,寶菽粟”等成爲帝王的風範。大約當年,楊炯調任盈川縣令。他在盈川大約三年多時間,卒於任所。後歸葬於洛陽。705年,中宗復位,曾追贈他爲著作郎。因此後人稱他爲“楊盈川”。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