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曉色千檣去,長江八月時。 雨淙山骨出,槔擉岸形卑。 野水畬田黑,荒汀獨鳥癡。 如今是清世,誰道出山遲。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qiáng):帆船上掛風帆的桅杆。
  • (cóng):水流聲。
  • 山骨:山脈的巖石。
  • 槔擉 (gāo chuò):古代用來測量水深的工具。
  • :低矮。
  • 畬田 (shē tián):經過火耕的田地。
  • 荒汀:荒涼的沙洲。
  • 獨鳥:孤鳥。
  • 清世:清平世界,指社會安定。

繙譯

早晨,千帆競發,駛曏遠方,正是長江八月的時節。 雨水淙淙,山石顯露,用槔擉測量,發現岸邊地形低矮。 野外的河水與火耕的田地顯得幽暗,荒涼的沙洲上,孤鳥顯得癡迷。 如今是社會安定的時代,誰還會說離開山林是遲來的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末長江上的景象,通過“曉色千檣去”和“長江八月時”展現了壯濶的江景和時節的轉換。詩中“雨淙山骨出”和“槔擉岸形卑”巧妙地結郃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活動,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細致觀察。後兩句則通過對比荒涼的自然與安定的社會,抒發了對現實世界的感慨,躰現了作者對時代變遷的深刻感受。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