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寄周璉

暮角含風雨氣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道情不向鶯花薄,詩意自如天地春。 夢入亂峯仍履雪,吟看芳草祗思人。 手中孤桂月中在,來聽泉聲莫厭頻。
拼音

所属合集

#三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暮角:傍晚時分的號角聲。
  • 風氣曛:風中帶有昏暗的氣息。
  • 寂寥:孤獨冷清。
  • 莓翠:青苔的綠色。
  • 道情:指詩人的情感或志趣。
  • 鶯花:指春天的景象,鶯鳥和花朵。
  • :輕視,不看重。
  • 詩意自如:詩的意境自然流暢。
  • 天地春: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
  • 夢入亂峯:夢中進入錯綜複雜的山峯。
  • 仍履雪:依然踏着雪。
  • 吟看芳草:吟詠着看着芳草。
  • 祗思人:只是思念某人。
  • 孤桂:孤獨的桂樹。
  • 月中在:在月光下。
  • 泉聲:泉水流動的聲音。
  • 莫厭頻:不要厭倦頻繁地聽。

翻譯

傍晚的號角聲中夾雜着風雨,昏暗的氣息瀰漫,我孤獨地站在青苔覆蓋的地方,衣巾上也沾滿了青苔的綠色。我的情感並不輕視春天的鶯鳥和花朵,我的詩意自然流暢,如同整個世界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夢中我進入了錯綜複雜的山峯,依然踏着雪,吟詠着看着芳草,只是思念着某人。手中握着孤獨的桂樹,在月光下,來聽那泉水流動的聲音,不要厭倦頻繁地聆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春末時節的景象,通過傍晚的風雨、孤獨的青苔、春天的鶯花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中「道情不向鶯花薄,詩意自如天地春」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珍視和對詩歌創作的自信。後兩句通過夢境和現實的交織,進一步抒發了詩人的思念之情和對自然之美的深刻體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與嚮往。

貫休

貫休

五代時僧。婺州蘭溪人,俗姓姜,字德隱,號禪月大師。七歲投本縣和安寺出家。苦節峻行,傳《法華經》、《起信論》,精其奧義。錢鏐重之。後入蜀,王建待之厚。工草書,時人比之閻立本、懷素。善繪水墨羅漢,筆法堅勁誇張,世稱“梵相”。有詩名。嘗有詩云:“一瓶一鉢垂垂老,萬水千山得得來。”人呼得得來和尚。有《禪月集》。 ► 739篇诗文